企業會計報告系統 | 管理會計報告

企業會計報告系統(Accounting Reporting System)企業會計報告系統又稱會計信息報告系統,是企業內部生成會計信息並編製公司報告的管理系統,是企業會計基礎 ...企業會計報告系統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企業會計報告系統(AccountingReportingSystem)目錄1什麼是企業會計報告系統2會計報告系統發展的趨勢與應對[1]3會計報告系統設計的理論與模式[1]4參考文獻[編輯]什麼是企業會計報告系統  企業會計報告系統又稱會計信息報告系統,是企業內部生成會計信息並編製公司報告的管理系統,是企業會計基礎構件的重要組成部分。

會計報告系統既要服務於公司管理需要,也要服務於公司治理需要。

  它包括財務會計報告系統、責任會計報告系統和管理會計報告系統這三個子系統。

[編輯]會計報告系統發展的趨勢與應對[1]  知識經濟、信息化技術與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使得傳統會計報告系統立足的基礎理論正面臨著衝擊,表現為:  (1)會計主體假設面對現實與虛擬空間中企業組織形式的發展和創新,在主體多元化、邊界模糊化的趨勢下開始感到困擾(喬吉俊,2008);  (2)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在“實時”與“非等距分期”財務報告系統理念的衝擊下,由於信息時效性、短期經營行為等問題而備受責難;  (3)貨幣計量假設在“幣值不變”前提的陰影下徘徊已久,如今更要回答基於非貨幣性因素造成的企業價值難以計量的眾多市場質疑(王紀綱,2000)。

  2007年我國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對新時代的挑戰作出了回應,會計報告系統的變革表現為:  (1)改變了財務報告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兼容採用了公允價值計量,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使計量基礎更加科學、合理;  (2)財務報表在體系設計、內部結構以及列報項目等方面變化顯著(彭喜斌,2006),規範與指標更利於使用者掌握企業的債務狀況、判斷凈利潤的質量及風險,並使投資者能全面瞭解所有者權益的綜合變動情況;  (3)對涉及財務報告的信息披露問題做了更完善的要求,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和列報均有突破性進展,會計報表附註已多達53項(張陶勇,2007),能較全面地反映企業的各項財會信息等。

  然而,上述改進卻仍然無法應對會計主體的彈性化與虛擬化、歷史信息與未來決策的不對稱性傳統財務報告偏重“硬資產”的披露等問題。

對於企業人力資源、產品質量、客戶服務、企業文化等“軟性”資產信息,以及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社會責任信息,即使是新準則體系下的披露要求也仍不完備。

  (一)對內與對外報告的協同融合會計報告系統是實現會計目標的一系列載體,對會計目標的論述通常有“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兩種。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認為,財務報表或財務報告的目標,應同時滿足“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和“反映管理當局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兩方面要求。

縱觀企業會計報告的演變史,從資產負債觀、經濟收益觀到信息觀的重心轉變過程,也見證『會計目標一直是雙元目標(汪家常,2003)。

  由於財務會計呈報的信息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為了保證這一特點而被局限於一些準確的歷史性信息。

  因此,在現實經濟條件下,當使用者愈發地關註很多新領域出現的一些不確定信息時,如知識資本、人力資源、責任績效等,管理會計信息對外披露就成為必然的趨勢(汪家常,2003)。

對內與對外兩種報告系統協同、融合的必要性表現在:  (1)我國財務報告體系的改革,必須以財務會計改革為先導原則(馬久芳,2006)。

如衍生金融工具、自創商譽、養老金等項目,只有住財務會計解決了其確認和計量方法以後,才能逐步被納入財務報告範疇。

在現有情況下,以“面向受托責任”為主是對財務會計報告的合理界定,許多決策有用信息仍難以納人財務報表體系。

  (2)管理會計報告的“外化”披露,以“面向決策有用”為主。

不僅能使企業外部人員獲得與內部管理層近似同等程度的會計信息(排除商業機密),產生諸如避免信息不對稱、防範會計舞弊、降低交易費用和協調信息需求等許多積極效應(汪家常,2003),從而保證決策的有效性,而且可以改進一味增加財務會計報表數量和通過旁註、腳註、附表等形式進行補充、說明或解釋的單純做法。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複合報告模式,兼容了法定與自願披露、歷史與預測信息、綜合與分部信息、財務與非財務信息、核心與非核心信息,共同服務於會計總目標,既能有效擺脫會計理論面臨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