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族如何存錢理財?】必看的5個理財觀念入門 | 理財規劃心得

辛苦賺來的錢又憑空消失? 不知道如何做好個人理財規劃? 錯誤的消費觀念讓你成為月光族,只要養成5個重要的入門理財觀念,減少不必要的花費,先儲蓄後 ...跳至主要內容選單開始談理財之前,先分享自己從接觸理財投資到現在大約6年時間的想法:應該要先理順生活再理財!那理財是什麼?看著文字解讀,理財=『理』好你的錢『財』。

把錢管理好,知道收入及支出的流向,做好財務分配就是理財!理財很重要,一定要有一開始的資金你才有辦法做後續的投資,那麼到底怎麼樣做好理財呢?往下閱讀,讓我告訴你5個你一定要學會的『理財入門觀念』!!TableOfContents觀念1.從消費觀念做起觀念2.先儲蓄再消費觀念3.跟壞債說掰掰觀念4.用記帳學做財務規劃觀念5.適時的犒賞自己延伸文章觀念1.從消費觀念做起第一件事不是趕快投資,理財絕對不單單只是投資而已,理財包含的範圍很廣泛,消費、貸款、儲蓄、投資、保險....等都是一部分。

在這之中,消費最重要,尤其是『消費的觀念』,因此我會花較多的篇幅來分享消費習慣這件事。

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逛街時,明明手上拿的衣服可以在衣櫃中找到相似風格,但還是結了帳;明明家裡的吸塵器還能用,偏偏要再買一台Dyson,這些都是"想要"而非"需要"。

現在網路購物非常方便,在家用電腦下單後,不用出門商品也能送到你面前,因此更多的衝動性消費就會產生。

以後買東西時,請先把手放在心上面,問問自己,現在要結帳的物品是想要?還是真的需要?是否已經擁有一樣或類似風格、功能的東西?如果是"需要",請安心地付錢吧!若是在網路上購物,不妨將商品先加入購物車,讓自己冷靜思考一兩天後,再打開購物車,你會發現,許多商品其實你沒那麼喜歡、沒那麼需要,最後發覺因為衝動購物的東西還真不少呢!硬是湊打折、半價,真的有比較省嗎?商家為了吸引客人消費,時常祭出斗大的標題『買越多,省越多』、『兩件只要xxxx元』、『第X件再打6折』,讓消費者感覺自己賺到了!可是真的有賺到嗎?請你回想看看,有多少次為了湊滿額、湊免運、湊折扣門檻而買了自己沒那麼喜歡的東西?需要或喜歡的東西(數量)一定是當下就會放入購物籃的,其餘因行銷手法才被放入的商品,通通都是多餘的;所以請你把持住,不要再被店家的行銷術語而多花錢!捨棄拿鐵因子:避免小錢累積成大錢每天1杯60~80元的拿鐵,乍看下像是小錢,但1年之間累積下來的金額將近3萬元,比月薪22K還要多,更不論杯杯售價140元的星巴克,換算下來超過5萬元,其實不要小看它!這就是所謂的「拿鐵因子」。

白話來說,「拿鐵因子」也就是你花錢習慣的漏洞在哪裡,盡早找出自己生活中不起眼的微小消費,避免這些消費習慣不知覺的偷走你的錢!寧願吃泡麵:超出能力的花費我們有一位朋友,大學畢業後在台北某會計事務所上班,一個月的薪水大約35k左右,台北物價高且還要租房子,想必每月生活必需開銷應該不少。

沒錯!的確不少,因為都拿去買名牌包包了!每次見面都像是看時尚展一般,上一次LV,這一次CHANEL,平均一個包包價位落在2萬~3萬之間,我心裡想這不就是近乎她一個月的薪水了嗎?買名牌包包不是罪,但請衡量自己目前的收入是否允許購買,如果月入十幾萬或數十萬,肯定沒問題,但如果現在的你還不到這個等級,請延遲享樂,把錢運用在可以讓自己變得更有錢的事物上,比如說投資好的股票與房地產等等。

先「延遲享樂」先讓自己的錢去先幫你去工作,可以讓自己提早退休,並享受複利的成果。

觀念2.先儲蓄再消費大部分的人,每個月的薪水是先花費,等月底時才有多少存多少(薪水-花費=儲蓄)。

請停止這樣做!!隨著理財的經驗變多,我才領悟到,"任何事都請先支付給自己"。

儲蓄的用途是拿來投資、充實自己、規劃退休生活,都是支付自己的範圍內。

其餘的錢才能拿去花用,這是重要的有錢人富習慣。

所以下次領薪水時,把步驟改成:「薪水-儲蓄=花費」,改變存錢模式,才會越來越有錢!觀念3.跟壞債說掰掰大部分人對於"債"這個字都給予負面的印象,但事實上,債不一定是壞的,這決定於你背負的債能否讓你獲得更多的金錢。

如果『債』可以讓你的資產慢慢增加,那就不急著還清,這也是為什麼有錢人都會留著好債的原因!相反的,若你身邊還有會讓資產減少的"壞債",請趕緊跟他說掰掰!如果利用『好債』增加正向現金流,使得自己資產提升,這種方式稱為"財務槓桿",是有錢人越變越有錢常見的資金操作,後面會再獨立一個主題做分享。

舉例思考看看是「好債」還是「壞債」?【A先生】是上班族,一個月薪水約24K,收入勉強與支出打平,但時常刷信用卡購買高價的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