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線上課程」之餘,別忘了這幾件比「學習」更重要的事情 ... | 線上課程 安排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主打編輯部原創策展專區CrossingCampus時事現場海外職場專欄作者訂閱季刊頻道人物故事People國際趨勢Trends文史藝術Humanities生活風格Lifestyle觀點評論Perspectives編輯嚴選Editors'Picks換日線X施羅德上架,夢想人生關於我們歷年季刊團隊成員大事記搜尋投書歷年季刊團隊成員大事記首頁CrossingCampus教育瘋「線上課程」之餘,別忘了這幾件比「學習」更重要的事情劉政暉/Nuevaidee.新點子2021/05/2838065PhotoCredit:VanessaGarcia@Pexels和這些被關在家中、緊盯螢幕的學生噓寒問暖、說個玩笑話,或許其重要性更不亞於趕完課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見到終點的時刻,教育部宣佈各級學校停課、改由線上教學至端午節後,全國教師的資訊能力無不瞬間暴增。

不僅網路商店,幾乎每一間「實體」電子賣場,麥克風、電腦鏡頭皆已售罊,其中大部份買家就是臺灣的「教育工作者」。

不少人也指出,臺灣教師能在短時間做出因應,讓課程無縫接軌,證明了教育工作者的靈活與用心。

教育部從學校停課開始,就不斷喊著:「停課不停學」。

不消說,這個「學」指的就是「學科」的「學習」。

藍佩嘉教授的《拚教養》一書,曾提到:「國家的監看、市場的宣傳進一步強化科學育兒的意識形態」,在教育部的要求之下,教師甚至還得將每堂課堂的連線狀態「拍照」後上傳,讓各校教務處得以做整理、追蹤、監督與紀錄。

圖/VanessaGarcia@Pexels而線上教學迄今已一週,打開臉書、Instagram,一個個教師搖身一變成為專業直播主、YouTuber,可是緊盯著螢幕的學生,卻因為新鮮期過了,這幾天已逐漸面露疲態。

部份學校已經意識到這個狀況,開始重新調整課表,希望能以講述、互動、討論等形式交替發生,讓孩子不需時時盯著螢幕,也能兼顧更多元的學習。

然而,除了讓「學科學習」不脫隊之外,是否有什麼也是重要的呢?本文將試著針對被眾人所忽視的現象做出討論,盼在此時,全臺灣的孩子仍可以在我們眾人的陪伴下,安心地成長、度過疫情難關。

從線上學習,看見資產階級的不平等身為臺東的教師,在政府宣佈停課的第一時間,就有人問我:「偏鄉的孩子,怎麼辦?」事實上在目前幾乎人手一機的時代,學生要連上線學習,早已不太是問題。

雖然一些住在離市區遙遠鄉鎮的孩子,仍會有網速與穩定度的挑戰,但大致上在校方與家長的協助之下,各學科的學習幾乎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然而,我卻在線上教學中,發現了孩子們的另一個真實面貌。

不少學生總是舒服地坐在家中書房裡,因為家人為他們精心設置了舒適的連線環境,還有時家長會遞來牛奶、果汁,就怕他們學習的太累。

卻有另一部份的孩子,因為找不到一個「乾淨」的背景而略顯羞愧;又或是他們家中網路訊號最好之處,恰好就是家裡在做農業加工、小型工廠、和弟弟妹妹共享的房間內。

這樣的學習環境雖非其父母之本意,但孩子們背後環繞的背景音、哭鬧聲,仍會遮住學生說話的聲音,或甚至在學生需要發言時,打斷了課程的進行。

圖/KaterinaHolmes@Pexels臺灣教師使用度最高的GoogleMeet,其中厲害的去背功能,得以讓學生創造出在海邊、歐美城市、光鮮亮麗的辦公室的假象。

又或是他們可以直接選取「靜音」,讓這些干擾學習之聲響暫時被大家忽略。

但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都應該知道,鏡頭之外,這些孩子們的學習仍處於辛苦狀態之中。

但大家別誤會,這些現象絕非指稱整個臺東。

臺東市區還是有不少孩子,因其家人從事著軍公教、律師、醫生等工作,而有著不輸臺北學生的優質學習環境。

同時,在西部大城市的小角落,也同樣有著不少孩子吃力地希望能擁有不受干擾的學習空間,但往往對他們來說,「安靜」可是一種奢侈。

《拚教養》一書中也提到「教養是階級秉性的再生產」,「線上學習」實實在在地放大了「階級」的差別。

點名,一門線上課程最重要的時刻線上教學,最怕遇到孩子找藉口缺席。

不少教育工作者,也積極尋找「點名程式」,希望能確認學生的出席與否,也能夠減少時間在這類「瑣事」之上,將更多的時間留給教學。

不過我卻認為,「點名」或許正是一門線上課程中,最為重要的時刻。

如按照學校的時間安排,所有學生應該都要按時吃早餐、午餐、甚至睡一下午覺,可是當孩子回家後,維持作息變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