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V.S.購物平台,誰才是王道?企業行銷陷兩難,該怎麼辦 ... | 網路行銷與實體行銷的差異

透過網路銷售對企業是全新的經驗,尤其是習慣透過通路商建立銷售管道的大牌子,包括全球品牌P&G。

網購是一條龍服務,包括線上溝通、金物流系統管理、24 ...華人精英論壇|城市學|健康遠見|Googlenews|電子報|FACEBOOK|註冊|登入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關閉首頁好享生活職場生涯實體店V.S.購物平台,誰才是王道?企業行銷陷兩難,該怎麼辦實體店V.S.購物平台,誰才是王道?企業行銷陷兩難,該怎麼辦文/一流人   2020-10-22瀏覽數32,250+僅為情境圖。

取自pexels分享分享複製連結編按:傳說婚姻就像錢鍾書所述的圍城一樣:裡面的人想要走出來,外面的人想要走進去。

順應潮流,也正好用來形容現代企業:實體企業想經營電子商務,電子商務開始擴展實體連鎖店。

(本文摘自《行銷江湖》一書,以下為摘文。

)OfflinetoOnline實則虛之現今百貨公司最大的難題,是在非假日或非節慶的日子生意清淡(每星期總有這麼三至五日),造成龐大的人力和管銷成本的浪費。

實體商店要發展虛擬購物平台的原因很簡單,無非開源節流:1.不受地域所限,透過網購賣到全世界,理論上都可以。

2.節省逾30%的實體店租金和人力/管銷成本,理論上可轉換成毛利。

當然它面臨最現實的挑戰是:它要面對平台上相同商品及所有同類型商品的價格競爭,可能要折價超過30%,才能在虛擬購物平台把貨銷出去,加上運送成本,可能比實體店交易賺得更少。

透過網路銷售對企業是全新的經驗,尤其是習慣透過通路商建立銷售管道的大牌子,包括全球品牌P&G。

網購是一條龍服務,包括線上溝通、金物流系統管理、24小時客服、瞬息萬變的價格競爭。

企業搞網購最大的障礙,其實是自己的觀念和組織架構都沒有調整好,只當網購是其中一條次通路來經營,這樣交出來的管理和服務品質永遠都是次貨。

企業直營自己的消費者平台、頻道、粉絲團、社團,是全球趨勢,反而金物流有像阿里巴巴、Amazon等頂尖夥伴提供支援服務,費用低廉,不必另起爐灶。

企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透過網路社群直接跟客戶溝通,只會打廣告,通常無用。

OnlinetoOffline虛則實之Amazon近年收購了《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Post),陸續開了一些實體書店,又購了WholeFoodMarket;阿里巴巴也不遑多讓,除了無人商店外,還有盒馬鮮生,另外更收購了大潤發。

網購無所不能,為什麼成功占領全球的電商平台還是要搞區域實體店?理論一堆,枯燥無味,不如用老百姓的平常心看一看,網路平台沒有的是什麼?為什麼你還是喜歡逛逛書店、菜市場、大賣場、百貨公司等來進行消費?1.在網路平台可能會買到假貨,後果自負,而若在熟悉的店買到次級品,你回頭罵店家一頓,他們還跟你賠罪退貨。

2.網路平台買東西容易,退貨就麻煩了,在熟悉的店退貨,回頭說一聲,不用填問卷,馬上現金退回。

3.現場花錢,有人跟你禮貌鞠躬,大聲道謝,這錢花得特別爽。

4.下次來的時候,再次看見上次那位店員,笑容仍然親切,心就暖了。

5.價格無法創造品味,品味需要現場感受。

什麼都有的平台,最後就是沒有風格。

什麼叫做風格和品味?虛無飄渺,不過同類型的人會聚在同一個地方,網購卻總是一個人在狩獵,沒有夥伴的孤獨體是不需要風格和品味的。

6.網路平台高效率,節省時間。

逛街,卻是為了消磨時間。

那個空間,那個氛圍,留下的不只是足跡或腳毛,還有回憶,可能是一家四口的歡樂時光,可能是一次浪漫的邂逅,一場黯然的離別。

7.逛實體店是為了找到驚喜,與那些明明沒想過但看了卻想要的東西相遇,而不是我提出問題,你再利用關鍵字推薦相關產品給我。

如果你不同意,不妨陪伴媽媽去菜市場買菜。

她幾10年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找新鮮,買便宜。

她就是只會找幾個相熟的店家消費,即使有時那家店稍微貴了點,且貨品未必是最好。

她就是喜歡走過去跟那個店員罵兩句:「上次的白蘿蔔不好,切開裡面都壞了,害我丟掉快一半!」但今次還是跟他買了兩斤小白菜,店員也識趣挑特別好的,再搭幾根蔥送她,其他客人見了並不會投訴不公平。

她每個星期煮同樣的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