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投資的客戶都覺得被騙,3年來領回都是本金!」類全委 ... | 外幣變額年金保險ptt

去年國泰人壽發行的「月月有利變額年金險」,光這張類全委保單就 ... 類全委保單基本的架構是,保險公司設計保單,投資部分則委託給投信操 ...閱讀全文02018年10月25日上午2:54(圖片來源:Gettyimage)撰文‧蔡曜蓮類全委保單從2013年起慢慢打開市場知名度。

去年國泰人壽發行的「月月有利變額年金險」,光這張類全委保單就吸納了近千億元台幣的保費。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資料,今年以來到九月底為止,類全委保單再度狂銷1300億元;至今,這種標榜「投信專家幫你代操的投資型保單」,規模已逾7000億元,相較境內基金總規模約2.5兆元,類全委保單規模已逼近境內基金總量的三成,儼然成為國內理財族在基金之外的另一重要選項。

這項產品的熱銷,背後凸顯的其實是台灣理財族熱中配息的特質。

曾擔任銀行主管的財經部落客Jim男坦言,「我一一年入銀行,就有類全委產品,當時根本是票房毒藥,哪有人買?一直到一三年,換個行銷方式,推出定期提減撥回的保單,市場才大賣。

」所謂「提減撥回」,就像配息型基金的固定配息機制,是類全委保單「從票房毒藥變身熱銷商品」的原因,卻也種下某種程度的隱憂。

類全委保單基本的架構是,保險公司設計保單,投資部分則委託給投信操盤,銀行是主要銷售通路。

產業許給投資人的願景是,保險與投資兼顧,有專業經理人顧盤,投資溢酬除了支付保費,還能成為固定配息(撥回)的來源;保單撥回率、也就是類似於基金的每年配息率,通常介於五%到六%之間。

人人有獎的理想機制?為了維持高配息犧牲淨值理論上,這是人人有獎的理想機制,現實卻不盡如此。

一位不願具名的保險從業人員王先生表示,「我每天都在盯著類全委保單的淨值,因為投資人都怕賠錢,當保單淨值不到九元,客戶就會向銀行反映。

銀行來問我,我就要投信寫報告給我,我才能寫報告給銀行。

」一層層連鎖反應如同食物鏈,但誰都討不了好。

檢視精財網資料,淨值低於九元的類全委保單約三成七。

王先生表示,如果單看保單的含息淨值(假設沒有撥回),其實近七成都在十元以上,「也就是說,其實不是投信操不好,而是撥回率太高。

但若保險公司想要減少撥回,銀行就會對我說,『不行,一旦降了,保單就賣不掉』。

」簡單來講,業內人士多半認定「配息太高會出問題」,但為了讓「愛配息」的台灣理財族買單,還是繼續維持「犧牲淨值維持高配息」的作法。

那麼,淨值低究竟會有什麼問題?低到多少需要擔心?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解釋,淨值有三個功能。

第一,它是投資的本金,本金維持高水位,報酬率高才有意義;第二,所有提減撥回都從淨值扣,一旦投資報酬率低於撥回率,投資人等於拿回自己的老本;第三,它「可能」是保費來源,而當淨值跌到零,保戶就須補繳保費。

之所以只能說「可能」,是因為投資型保單大致分兩種設計。

王先生舉例,假設躉繳(一次繳)100萬元,第一種(也是比較傳統的)設計是保費一開始就和投資本金分開,可能保費占10萬元,90萬元拿去投資,保費已預先扣留,就與淨值無關。

至於第二種,也是市場主流的設計,100萬元保費全拿去投資,保費再逐期從淨值扣繳。

更多今周刊文章:買類定存保單最匪夷所思?台灣人買保險普遍存有三大盲點提前解約恐踩雷!投資型保單適合你嗎?留意這四大陷阱中時新聞網·6小時前台灣暴增7本土感染知情人士:全靠她扯後腿國內今新增7例本土確診,其中6位是從社區發現的感染源不明個案。

對於華航機師染疫衍生諾富特飯店群聚感染事件,國民黨立委葉毓蘭曾指是因為「某立委介入向交通部施壓,居中協調放寬機組員防疫措施,使原先5天居家檢疫改為3天,致使疫情出現破口。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助理楊植斗認為,疫情發展至此,全靠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范雲,在背後扯後腿。

民視·6小時前師徒法庭首碰面青峰母控「兒被林暐哲騙十幾年」歌手吳青峰被前經紀人林暐哲,指控違反著作權,一狀告上法院,民事部分,青峰兩次勝訴,而刑事開庭,師徒兩人首度在法庭上碰面,林暐哲提出合約爭議,說自己不希望撕破10年的師徒情,還一度哽咽。

但青峰母親的廖碧珍,說兒子被騙了十年,控訴林暐哲太可惡,淚灑庭上。

連續四個小時的開庭結束,歌手吳青峰面對記者提問,不願多談,而他的母親,身兼公司代表人的廖碧珍,則從另一個出口離開,看得出來,兩人的神情都相當疲憊。

上次開民事庭,青峰不捨媽媽為官司的事情傷神,這回刑事開庭,峰媽也首度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