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元就 | 毛利家

毛利元就(1497年4月16日-1571年7月6日),是日本戰國時代中國地方大名,安藝國人眾毛利弘元之次子,幼名松壽丸,另名為少輔次郎。

原姓大江,家系以大江廣元四男毛利 ...毛利元就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此條目介紹的是日本戰國武將。

關於NHK製作大河劇,請見「毛利元就(大河劇)」。

毛利元就毛利元就像藏於山口市豐榮神社時代戰國時代出生日期1497年4月16日出生地點福原城逝世日期1571年7月6日逝世地點吉田郡山城假名もうりもとなり羅馬字MōriMotonari幼名松壽丸別名通稱:少輔次郎綽號:乞食若殿、謀神戒名洞春寺殿日賴洞春大居士墓所大通院(廣島縣吉田町)洞春寺(山口縣萩市)朝廷官位從四位上、右馬頭、治部少輔、陸奧守、贈正一位主君毛利弘元→毛利興元→毛利幸松丸→大內義興→尼子經久→大內義隆→毛利元就→毛利隆元→毛利元就氏族毛利氏父母父:毛利弘元母:福原廣俊之女養母杉大方兄弟兄:毛利興元弟:北就勝、相合元綱、見付元氏姐妹妹妹:吉川元經之妻正室妙玖(吉川國經之二女)側室乃美大方、三吉氏(三吉廣隆之女)、中之丸嗣子長男毛利隆元、次男吉川元春、三男小早川隆景、四男穗井田元清、五男裮杜元秋、六男出羽元俱、七男天野元政、八男末次元康、九男小早川秀包、二宮就辰嗣女女兒(早夭)、次女五龍局(宍戶隆家正室)毛利元就(1497年4月16日-1571年7月6日),是日本戰國時代中國地方大名,安藝國人眾毛利弘元之次子,幼名松壽丸,另名為少輔次郎。

原姓大江,家系以大江廣元四男毛利季光為祖先。

家紋為一文字三星紋。

在大哥毛利興元與侄子毛利幸松丸早逝後,接下家督之位由他領導安藝毛利氏從一個地方小勢力,中國地方西有盤踞周防、長門的大內義興、大內義隆父子,北有狼臥出雲、伯耆的尼子經久、尼子晴久祖孫。

然而西討大內氏、北伐尼子氏、南征大友氏的努力下,勢力版圖最終發展成統治中國地方備中、備後、安藝、周防、長門、石見、出雲、伯耆,還染指北九州大友家勢力的筑前、豐前等10個分國的勢力,領地石高接近120萬石,成為西日本強大的勢力之一。

他以離間計聞名,後人稱其為「謀將」、「謀神」、「智將」、「西國/中國第一智將/頂尖的謀將」。

與出雲的尼子經久、備前的宇喜多直家被稱為「中國三大謀將」。

目錄1生平1.1早年生活1.2繼承家督1.3統一安藝與控制吉川、小早川1.4陶晴賢叛亂及嚴島之戰1.5驅逐尼子氏及晚年2三矢之訓和毛利兩川政治制度3百萬一心4人物5毛利元就的信仰及宗教政策6毛利元就的子女7官位、役職8毛利一門眾9毛利五奉行10毛利十八將11登場作品12解釋和腳註13參考書目14外部連結生平[編輯]早年生活[編輯]1497年(明應6年)3月14日,在鈴尾城(福原城,大江毛利一門福原広俊居城,同時也是毛利元就的外祖父)元就出生,幼名松壽丸,當地現今留存了元就誕生的石碑。

1500年(明應9年),父親弘元因捲入大內氏及幕府之間的紛爭決定讓位給嫡男興元,松壽丸和弘元移居多治比猿掛城。

1501年(文龜元年),母親逝世。

1506年(永正3年),父親弘元因肝癌酒精中毒逝世,松壽丸(元就)自小在失去雙親下長大。

及後松壽丸的居城被家臣井上元盛霸佔,因此松壽丸被戲稱為「乞食若殿」。

由養母杉大方(弘元繼室)養大松壽丸。

1511年(永正8年),元服,名為元就。

1516年(永正13年),長兄興元因肝癌酒精中毒逝世,由興元的年幼的長男幸松丸就任。

而附近的安藝武田氏看見毛利氏的混亂開始入侵毛利的領地,武田元繁率領大軍攻打吉川氏的有田城。

吉川氏向毛利氏求援,元就為了挽救有田城,代替侄子幸松丸出兵救援,這是元就的初陣。

他用計謀引誘武田氏先鋒熊谷元直追擊並墮入毛利氏的埋伏圈,熊谷元直全軍覆沒,後來總大將武田元繁欲來支援熊谷隊,兩軍在城外附近爆發混戰,最後武田軍總帥武田元繁被毛利軍弓箭手的箭矢射中而中箭陣亡[1](有田中井手之戰),此戰又被後世稱為西國桶狹間之戰。

安藝武田氏隨之衰落。

1517年((永正14年)),與吉川國經女兒妙玖[2]結婚。

繼承家督[編輯]毛利家家紋1523年(大永3年),元就支援尼子經久攻打安藝國中支持大內氏的藏田氏(藏田房信),是為鏡山城之戰,元就用計誘降敵將藏田直信開城進而攻陷鏡山城[3],因此威名大振,卻也讓尼子氏備感威脅,毛利幸松丸在此戰之後,以9歲幼齡病逝,最終家臣推舉元就為毛利家的繼承人。
<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