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前的五項要點– 4,撰寫商業計畫書,財務預估番外篇 ... | 創業預算表

搜尋GO15則迴響這章肯定讓工程師的你頭很大,因為財務報表來了。

不過還好這章講的是預估,不是Actual實際的財報,所以目前還算簡單。

老實說,對工程師來說,要懂財務報表肯定比學C語言簡單多了,只是我們都選擇逃避,看到財報就跳過,也不知是不懂還是不屑。

其實財務報表很有趣的,有時看財報就像看公司的故事書,如果你要當CEO,這關還是要過的。

我們說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財報有三表、收支餘絀、資產負債、現金流量表。

收支餘絀表、或稱損益表(Profit&Lost,簡稱P&L),不過更常用的名字是收益表(IncomeStatement)。

基本上就是把公司的收入減掉成本支出、費用,各項稅支出,所算出來的總收益或損失,再除上全部的在外發行股數,就是EPS(EarningperShares)每股盈餘。

這是財務三表中,投資人最看重的一張表。

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範例,這個範例是模擬一個線上遊戲平台的財務預估,數字不是真實的,只是讓你看了比較有感覺:這個表分上下兩半部分,我們先看上半部,以毛利為切分點。

1,銷售收入(SalesRevenue)是各項可能的收入列表,以及名項收入的佔百分比。

記得收入要先扣除營業加值稅(VAT),台灣是售價內含5%,所以要收入要扣掉5%。

美國一般是外加,所以不用扣,但歐洲日本大都是售價內含,所以要扣。

2,銷售成本(CostofSales,有時也可以叫CostofGoodSold,COGS)指的是因銷售產生的直接成本,如原物料、生產製造成本、作業員工資、包裝、通路上架費、業務成本、授權費、網路頻寬費等和銷售產品量直接相關的成本。

例如製造越多產品,自然原物料要越多。

因為這些成本和銷售量有連動關係,所以又叫變動成本(VariableCost)。

3,這兩個總數相減,就得到毛利(GrossProfit)及毛利率(GrossMargin,毛利/總收入)。

毛利率低於五成,基本上對新創公司都很不利。

再來看下半部:1,固定成本(FixedCost),也可以稱為營運費用(OperatingExpense),是公司不管有沒有賣出東西,有沒有收入,都要付的錢,所謂的燒錢,就是在這裡了。

這裡面包含了:-員工薪水,可分成直接研發人員(Development&Research),非直接人員如管理(General&Administrator)、客服(Customerservice)等,以及行銷及業務人員(Sales&Marketing),你可以分更多不同性質的人員,主要是為了觀察不同人員的比重。

-員工勞健保、保險、及其他額外費用,在台灣這個數字大概是30%的員工薪水,在美國,這個數字約等於員工薪水,很高的。

-廣告行銷費用。

-一次性的費用如工具機採買,機房建置等。

請注意從會計角度來看,如果這一次性費用是未來五年內都可以用的,請把這個總數除五來做簡易攤提,不然這筆金額可能會太高。

-固定的銷售成本,如固定回扣金。

-基本機房頻寬費用。

-房租,水電及其他費用。

-還有可能有其他的。

2,稅前淨利(IncomebeforeTax),就是前面的毛利再減掉這些營運費用的加總。

到這裡,一般新創公司前幾年都會是負的了。

3,營業所得稅(IncomeTax),所得稅很複雜,詳細要問會計師。

但一般我都先押20%扣掉稅前收入。

4,稅後淨利(NetIncome),就是稅前淨利扣掉稅金,這就是你公司的實際淨利(Earnings)。

5,每股淨利(Earningspershare,EPS),將淨利除掉所有在外面的股票總數(OutstandingShares),這個指標是投資人看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決定股價的重要基數。

搞懂了IncomeStatement,基本上已經完成了財務預估的基本功了。

IncomeStatement是描述公司在一段時間內的財務表現,一般是上市公司是一季或半年一次,在新創公司,用一年期來看較適合。

所以在建立財務預估模型時,我也建議以年度為基礎,我們來看剛剛的例子,但拉長到三年來看。

也可以加到五年,當然越長越不準,我個人覺得三年剛剛好。

這個例子來看,這個新創公司在第三年就會轉虧為盈,而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