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 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 @ Murphy 的書房 | net income公式

淨利(Net Income) = 收入(Revenue) - 費用(Expenses). Net Income 又稱作"Bottom Line", 因為出現在損益表的底端. Revenue 又稱作"Top Line", ...skiptomain|skiptosidebar會計:損益表(IncomeStatement)損益表(IncomeStatement,又稱為profit-and-lossstatement,P&L):解釋企業在某段時間內,財富(股東權益)如何因各種經濟活動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淨利(NetIncome)=收入(Revenue)-費用(Expenses)NetIncome又稱作"BottomLine",因為出現在損益表的底端.Revenue又稱作"TopLine",因為出現在損益表的頂端毛利=銷貨收入(Revenue)-銷貨成本(CostofGoodsSold,CostofSales)營業淨利(OperatingProfit)=毛利-營業費用營業淨利又稱為營業利潤,稅前及息前淨利,EBIT(EarningsBeforeInterestandTaxes)稅前淨利=營業淨利+營業外收入-營業外費用稅後淨利(淨利)=稅前淨利-所得稅稅後淨利又稱為盈餘.收入(Revenue)收入包含:1.營業收入:銷貨收入、技術授權收入。

2.營業外收入(non-operatingincome):利息收入、投資收益、資產處分收入。

費用(Expenses)費用包含:1.銷貨成本(costofgoodssold):原料成本、將原料轉換為成品的成本(包含直接人工成本)2.營業費用(operatingexpenses):員工薪資、租金、行銷費用、折舊/攤提費用(舉例:電腦分三年分攤費用)、研發費用3.營業外費用(non-operatingexpenses):利息支出、兌換損失、投資損失、資產處分損失。

解讀時之注意事項「損益表」呈現的是某一個時間區間所累積的經營成果,顯示在特定期間結束時的獲利狀況。

比較同一公司不同時期,找出趨勢及變化。

比較不同公司之間的差異。

損益表大多以應收應付的形式入帳(accrualbasis),極少機構以實收實付(cashbasis)形式入帳。

延伸閱讀[書籍]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閱讀筆記]綜觀財務報表,理解會計的基礎架構[維基百科]損益表,IncomeStatement陳正哲(MurphyChen)於9/05/2010標籤:財務,會計文章分類管理(49)理財(47)學習(40)投資(36)健康(34)閱讀(30)心理學(28)計算機科學(28)財務(27)軟體(26)大腦(23)正念(19)組織行為(19)職場(19)溝通(18)人工智慧(17)機器學習(17)軟體工程(17)領導(15)Ubuntu(14)Windows(14)TED(12)智慧醫療(12)電腦(12)web(11)人生(11)人際關係(11)統計學(11)方法論(10)策略(10)經濟(9)Linux(8)數學(8)Python(7)兩性關係(7)團隊(6)心靈(6)思考(6)情緒(6)演講(6)docker(5)佛法(5)價值觀(5)創業(5)會計(5)正向心理學(5)生命科學(5)生活(5)HRV(4)Node.js(4)成功(4)消費性電子產品(4)職涯(4)電腦視覺(4)COVID-19(3)DevOps(3)Jupyter(3)TensorFlow(3)d3.js(3)security(3)創意(3)幸福學(3)彼得杜拉克(3)快樂工作學(3)教育(3)文化(3)晶片(3)決策(3)演算法(3)簡報(3)資料視覺化(3)音樂(3)GoogleAppsScript(2)VirtualBox(2)nginx(2)冥想(2)影像處理(2)時間管理(2)智慧型手機(2)激勵(2)環保(2)生產力工具(2)產品(2)相機(2)神經科學(2)色彩(2)規劃(2)記憶(2)設計(2)邏輯(2)EEG(1)EQ(1)Express.js(1)GPU(1)Kubernetes(1)React.js(1)SNS(1)chatbot(1)cloud(1)container(1)database(1)k8s(1)network(1)uwsgi(1)人類學(1)人體(1)傳記(1)光學(1)加密貨幣(1)卡內基(1)國際觀(1)團隊協作(1)家庭(1)專案管理(1)專注(1)小說(1)幽默(1)心率變異性(1)念住(1)意識(1)成長(1)手機(1)數位化(1)核心能力(1)正義(1)歷史(1)汽車(1)流行病學(1)清明夢(1)營養(1)生物(1)社會學(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