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或租房,關鍵不同在哪?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自用不動產 | 資產配置房地產

我不是鼓吹買房,但不動產確實具有抗通膨、緩漲緩跌的特性,因此在資產配置上有其存在的重要性,如國內市值最大的國泰人壽,也放了約10%的資產在 ...SkiptocontentPostauthor:黃怡文醫師Postpublished:2020-06-08Postcategory:理財基本功/財務「買房好還是租房好?」這不是辯論比賽,是真實人生常常遇到的問題。

當然買有買的好,租有租的好,不能一概而論。

但請大家假設一個狀況:如果房價回到二十年前的水準,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想買房子而不是只選擇用租的。

換句話說,買或租,其實關鍵在「買不買得起?」 先講我的結論,我認為只有一種人可以一生用租的,就是有錢人,因為當她/他真的租不到房子時,一定有能力立刻買一間,而且買下去不會造成財務上的困難,這樣條件的人當然可以一直租房下去。

確實以市中心的房地產而言,用租的比用買的相對負擔少得多(台中三千萬的華廈常常月租5~6萬,換算成投報率的話,年報酬率才2%甚至不到,所以通篇都是以自用房地產的角度切入,完全不考慮房子買賣的價差喔),而且租房子的可變動性比較大,在預算足夠的情況下,能夠隨心所欲的換地點、換大小、換建案、換新舊,隱形的成本也比買房低很多。

但是如果買的起,我仍會建議要買的。

 我們今天很現實的從個人財務和稅賦的觀點切入,來討論一下買房的優勢。

 先從財務規劃的方面來看買房,為什麼建議要買房呢?因為長期來看,房價不會一直跌,但是房貸會被通膨吃掉,這就是最重要的因素,只要這個狀況仍然存在,買房就還是比租房好。

 曾經我也會覺得在少子化的情況下,房市供過於求,未來會走向緩跌一路。

但是後來我發現我錯了,房價最差最差就是十年不漲,想要看到大跌應該是不太可能的。

 各位回想一下,十年前打工的時薪多少?現在請一個工讀生時薪又是多少?你有買過100塊以下的麥當勞大麥克餐嗎?有沒有買過25元一個的大亨堡?有沒有買過8塊錢一個的茶葉蛋?有吧?(不要騙我,懶惰文醫師也才40歲不到!)這些東西現在用一樣的價錢可以買得到嗎?我記得我在念大學的時候,早餐店的原味蛋餅一個只賣15塊,現在呢?大概都25塊起跳了。

 錢越變越薄,一直都是進行式,而且在歷經2009年金融風暴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的衝擊後,各國政府印鈔的速度只有更快沒有更慢,現在全球流通的貨幣量,比2007年多了百分之六十以上,換句話說,價格只比2007年增加1.5倍的物品,事實上反而變得比當時相對更便宜。

有沒有這種東西呢?有,手機、電腦、機票、各種電子用品,這些比較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但是各種必需品或消耗品,包括食物/日用品/人工/房地產/耐久財(家具或汽車),這些都還是會跟上通貨膨脹的速度、甚至會超過通貨膨脹的速度。

 可是請大家想想,假設某甲在2007年,買了1200萬的房子,貸款七成總共840萬,假設某甲一直使用寬限期和轉貸的方式,都沒有還過本金,十三年前欠的840萬,現在仍然是840萬,但是購買力是不是大大不同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好了,2007年的840萬,可以買十台Toyota的Camry,現在大概只能買七台了…… 而某甲在2007年買1200萬的房子,在2020年值多少錢呢?我們看一下信義房屋的房價指數,2007到2020漲了幾乎一倍,就算往後十年沒漲這麽多,在熱錢泛濫的現況下(十幾年前銀行貸款利率比現在高不少,核貸的條件也嚴格的多),也真是沒有大跌的空間。

  但本文不是用自用房地產的角度切入,完全不考慮房子買賣的價差嗎?那房價漲跌又和自用住宅有甚麼關係呢??話不是這麼說的,從個人財富累積的角度來看,這樣一來一往(房貸因通膨相對貶值,房價上漲)的情況下,有不動產的人和沒不動產的人,資產的差距是不是就被拉大了?就算房價沒有上漲,站在財務規劃的觀點,不動產仍是很好的一種資產類別,應該要配置在個人/家庭資產中。

今年(2020年)台股從12000點跌到8500點,又漲回11000點,如果有1000萬在股市中的投資人,可能每天張開眼睛,就是十幾二十幾萬以上的股票市值變動,但房地產這半年看來,反倒是不動如山。

我不是鼓吹買房,但不動產確實具有抗通膨、緩漲緩跌的特性,因此在資產配置上有其存在的重要性,如國內市值最大的國泰人壽,也放了約10%的資產在不動產裡,以保值並賺取租金收益。

我建議買的起自住房的人,可以把眼光放遠,將不動產放入資產配置的一部分。

   可是一旦買房,錢都砸在不動產上了,甚至還揹著高額房貸,萬一需要用錢時怎麼辦呢?所以買房之後,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