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心得: 2020基金投資心得記錄@ 蹲著看世界:: 隨意窩Xuite日誌 | 基金投資理財 心得

2020基金投資心得記錄※前言一場中國武漢肺炎讓2020年成為了全世界的惡夢,不僅奪走了上百萬人的性命,更是一度重創全球的經濟,以美國 ...蹲著看世界電影、旅行、吃、胡言亂語,記錄我蹲著看到的世界~*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2012301036理財心得:2020基金投資心得記錄?理財‧亂筆小資族理財理財心得理財規劃§2020基金投資心得記錄※前言一場中國武漢肺炎讓2020年成為了全世界的惡夢,不僅奪走了上百萬人的性命,更是一度重創全球的經濟,以美國為首的各國政府積極推出相關刺激經濟的方案,大筆的資金源源不絕的進入市場,硬是將經濟從鬼門關的另一頭給拉了回來,V型反轉的股市曲線證明創造市場經濟及能扭轉局面的始終都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市場雖然難以看透和摸清,但它確實有點滴的脈落可循:*-*-*建立一個以不斷產生現金流為主要目的,並同時能賺取資本利得的投資組合是筆者近幾年來的目標,透過閱讀來更新觀念、並將持有的標地陸續汰弱留強,逐步把投資組合打造成符合自己個性和理想;2020是個很糟的一年,但在投資這塊算是稍稍應證了自身的觀念與作法,所以決定將今年的投資歷程與心情寫下作記錄,期盼日後能持續精進,將收穫用以照顧身邊的人與幫助弱勢,這才是投資理財!※閱讀需知本文僅為分享個人經驗,所有提及之投資標地與做法非保證獲利和鼓吹投資,覺得不錯可以參考,否則當看笑話即可XD※本文筆者認為對於資金有限的小資上班族來說妥善的運用每分錢且做好各部位的配置是很重要的事,才能清楚掌握財務狀況;以下分享筆者持有標地的配置,以及2020年上下半年的投資比例分配,最後有的成果總結和感想;☆資金分配(平時)現金收入:薪資、基金配息、利息薪資分配比例:6投資、1儲蓄、3支出*配息是全滾入投資帳戶中持續投入★基金投資比例分配(平時)這裡要敘述一下筆者的投資組合配置,以不斷產生現金流為主,資本利得為輔:甲:核心標的,只進不出1.複合型債券x2(美元月配息)2.投資級公司債(美元月配息)3.美國公用事業股票型(美元季配息)4.全球房地產股票(美元季配息)乙:中層標的,領息用非必要不賣1.新興市場美元債(南非幣月配息)2.全球型股票(美元月配息)丙:衛星標的,視情況進出1.美國股票型(含美元季配息)2.德國股票型3.新興市場股票型4.俄羅斯股票型5.印度股票型平時投入資金的比例甲乙丙依序為:甲+乙約三成,丙為七成看到這裡會發現風險程度與投入資金的比例由高至低都是丙>乙>甲,但上面又提到此投資組合的目的是以領息為主、資本利得為輔,看起來是矛盾的對吧?*-*-*理由是丙區塊所賺取的資本利得皆會持續投入甲、乙兩部份,而甲乙的本金在累積之際其配息金額也會持續投入丙中,畢竟配息累積的速度是遠不及股票基金之獲利的,想參與全球的經濟成長並且讓現金流穩定提升,目前這樣的配置是我認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模式;時間來到疫情最嚴峻的2020上半年,美國股市在3月時陸續發生4次熔斷,全球的股市也是一片慘綠、油價崩盤,陸續在網路上看到和聽到週遭不少的投資者認賠停損、贖回,猶記得當時筆者的心情是平靜中帶著些許興奮的,因為此時不貪婪,下次貪婪要等到何時?接著是當時的資金調度與投資分配:*1-2月☆資金分配薪資收入只分兩等份:投資、支出在1、2月時有感疫情逐漸失控,就把以往固定儲蓄的比例抽掉並投入到基金的帳戶中以便隨時運用;★基金投資比例維持不變*3-6月☆資金分配除了將固定儲蓄的部份投入外,陸續有台幣定存到期也不續存並投入投資帳戶雖說這樣的作法對我來說是頗為冒進也有違自己的投資觀念,但看到3、4月的慘況時心中真有此時不拼待何時之感;★基金投資比例分配1.核心與中層標的僅留美國公用事業續扣款,其它全部停扣,資金全挹注衛星標的2.重壓美股、俄羅斯、印度,增加扣款次數及金額,有突發性跌價便單筆投入;當時抱持的想法是,過往股災之後最先漲回行情的都是股票,現階段的下跌是反映人們對於因疫情而產生的不確定性而感到恐慌,但經濟實質面上並非有實質出現問題,再加上各國政府都陸續推出相關的振興政策所以無需操心會崩盤;*-*-*另外三月時有參考了Miula大在影片中所提到的「傻瓜股災投資法」也就是在將一筆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分五等份投入:股市下跌10%>>投入1/5資金股市下跌20%>>投入1/5資金股市下跌30%>>投入1/5資金(後在以此類推)要預期大盤會跌到哪裡是很難的事情,所以不預測低點單純從資金配置的角度去切入投資裡,分時分批投入資金分散風險雖說無法在最低點時狂買一波,但至少能大幅減輕心理壓力並將精神放在工作上~對Miula大影片有興趣的朋友可看>這裡*7-12月股市比預期中來的快速反轉,美股迅速的從谷底翻起向上,大約在7-8月就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於是配置也有所改變;☆資金分配薪資分配比例:6投資、1儲蓄、3支出★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