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定律又稱吸引力法則 | 吸引定律

吸引定律又稱吸引力法則,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他吸引而來。

中文名稱吸引定律外文名稱Law of 51別稱吸引力法則相關專家 ...吸引定律吸引定律更多義項▼收起更多▲吸引定律2014年中國電影2008年威廉·沃克·阿克金森編著圖書2008年麥可·勞塞爾編著圖書吸引定律又稱吸引力法則,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他吸引而來。

中文名稱吸引定律外文名稱Lawof51別稱吸引力法則相關專家趙明毅相關超理出現時間1877年基本含義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能量,一直引導著整個宇宙規律性的運轉,正是因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夠在46億年的時間裡保持著運轉的狀態;也正是因為它的作用,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中,數以億計的星球,都能相安無事的停留在各自的軌道上安分地運行,這樣一種能量引導著宇宙中的每一樣事物,也引導著我們的生活,這種能量就是--吸引力。

靠吸引力定律存在的化合物超鹽酸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總是傾向於跟自己的同類待在一起。

這主要是由於人在心理上需要尋求一種歸宿感,從而獲得五大需求之一的安全感。

而能把分散的人集中起來形成一個群體的就是這個群體的靈魂人物。

一般被這個靈魂人物召集到一起的分散的人身上總會有這個靈魂人物的一些影子,也就是說他們具有某種共性,正是由於這種共性,這個靈魂人物才能把人們吸引過來,從而形成一個團結的群體。

發展過程"吸引力法則"作為一個正式的術語誕生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它背後的精神卻存在於古老的印度人的信仰之中。

隨著印度教對通神學的影響,吸引力法則的概念逐漸出現在一些早期的有關通神學的文獻中。

1877年,"吸引力法則"作為一個專業術語,出現在赫蓮娜·布拉瓦茨基(HelenaBlavatsky)的關於神秘密教的書《揭開伊西斯的面紗》(IsisUnveiled:SecretsoftheAncientWisdomTradition)中,而在1879年4月6日的《紐約時報》上,一篇關於在科羅拉多州淘金熱中吸引財富的文章里提到了"吸引力法則",這便是"吸引力法則"的概念第一次出現在大型的報刊媒體之上。

1906年,"新思維"的雜誌編輯威廉姆·沃爾克·阿特金森(WilliamWalkerAtkinson)在他的"新思維"書籍《思維波動或思維世界的吸引力法則》(ThoughtVibrationortheLawofAttractionintheThoughtWorld)一書中介紹了"吸引力法則"。

1907年,布魯斯·麥克萊蘭(BruceMacLelland)出版了他的《想像力帶來富有》(ProsperityThroughThoughtForce),在書中,他對吸引力法則做了總結,並提出"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Youarewhatyouthink,notwhatyouthinkyouare)的概念,之後,有關吸引力法則的研究層出不窮,並被貼上了諸如"思維科學""精神科學""新思維"等各色各樣的標籤,而這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包括有1926年出版的歐內斯特·赫爾姆斯(ErnestHolmes)所著的《心靈科學的基本思想》(TheScienceofMind),1949年雷蒙德·霍利維爾博士(Dr.RaymondHolliwell)所著的《讓吸引力法則伴隨工作》(WorkingWithTheLaw)等等在此之後的半世紀中,有關"吸引力法則"的研究似乎乏善可陳。

20世紀90年代,傑瑞·希克斯(JerryHicks)和埃絲特·希克斯(EstherHicks)出版了包括《亞伯拉罕的教義》(TheTeachingsofAbraham)《情緒的驚人力量》(TheAstonishingPowerofEmotions:LetYourFeelingsBeYourGuide)在內的一系列著作,因為這些書籍的暢銷,關於吸引力法則的信息和資料再次廣泛被人接受。

而直到2006年,一部叫做《秘密》(TheSecret)的電影才真正讓"吸引力法則"的概念風靡了全球。

電影《秘密》在全球的廣泛關注創造了同名書籍《秘密》的誕生及熱銷,《秘密》書籍一經出版,便橫掃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等多個國家的各大圖書排行榜,創下美國賽門‧舒斯特出版史單月再版破200萬本、四個月銷量破500萬本紀錄,並榮獲"諾提勒斯書獎"(NautilusBookAward)。

之後,有關於"吸引力法則"的書籍井噴版的出現在全球各大連鎖書店以及網上連鎖書店之中,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的關注"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