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主攻「存股」,還是賺「價差」?柴鼠兄弟分析給你看 | 賺價差還是賺股利

華人精英論壇|城市學|健康遠見|Googlenews|電子報|FACEBOOK|註冊|登入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關閉首頁金融理財投資理財該主攻「存股」,還是賺「價差」?柴鼠兄弟分析給你看該主攻「存股」,還是賺「價差」?柴鼠兄弟分析給你看文/一流人   2020-04-21瀏覽數65,400+僅為情境配圖。

圖片來源:unsplash分享分享複製連結編按:以投資股票要獲得5%的報酬率來說,有一種是投資每年穩定配息的大型牛皮績優股,不管世局如何紛擾,這種公司的股價始終聞風不動,一年過後5%入袋輕而易舉。

另一種是在市場暴跌時勇敢危機入市,當沖搶反彈加上融資再槓桿,短短幾天要獲利5%也絕不是什麼難事。

一樣都在股市投資,卻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方法,你比較喜歡、適合哪一種呢?(本文摘自《跟著柴鼠學FQ,做自己的提款機》一書,以下為摘文。

)圖/僅為情境配圖。

取自shutterstock評估報酬時,必須同時考量風險與時間常見的各種投資工具,主要獲利來源大致分為兩種:價差報酬(資本利得)和配息報酬。

如果依照工具再細分,台幣定存和儲蓄險都以利息為主;期貨、選擇權、權證、黃金石油、虛擬貨幣等這類工具都不配息,屬於價差型工具;而不管是股票、債券、基金、ETF或外幣,甚至是房地產,則同時可獲得價差與配息報酬。

即便如此,也不代表投資股票一定優於期貨,或存外幣就一定能打敗台幣,因為在評估報酬時,還必須同時將風險與時間的因素納入考量才公平。

以投資股票要獲得5%的報酬率來說,有一種是投資每年穩定配息的大型牛皮績優股,因為那幾乎沒有什麼風險,也不用整天焦慮擔心,不管世局如何紛擾,這種公司的股價始終聞風不動,一年過後5%入袋輕而易舉。

另一種是在市場暴跌時勇敢危機入市,當沖搶反彈加上融資再槓桿,短短幾天要獲利5%也絕不是什麼難事。

一樣都在股市投資,卻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方法,但相同的地方在於,前者是花時間省風險,耐心等待開花結果,後者則是冒風險省時間,積極操作放大報酬。

假設後者操作價差平均每個月有5%獲利,換算為1年報酬即為存股的12倍!也就是存股12年才能達成的目標,操作價差1年就能達到,整整少奮鬥11年,聽起來是不是非常吸引人?賺價差,是你丟我撿的零和遊戲圖/僅為情境配圖。

取自pexels但事情偏偏就是沒那麼美好,因為「每月5%獲利」是個假設,也就是很假的預設,「每月5%獲利」這幾個字讀來簡單,實際上要達到卻非常困難,偶爾一、二個月或許可能,但要每個月都5%就相當不可能,為什麼?原因在於價差操作的本質就是一種「零和遊戲」,也就是一方收益的必定來自另一方的損失,一正一負總和為零,總數恆定。

假設A原本以100元買進一顆球,後來以105元將球轉手賣出,代表有另一個人B以105元將球買入,105元對A來說是獲利5元,但對B來說卻是買進成本,也就是B多背負了A的獲利。

如果B等了半天價格沒有上漲還不幸跌回100元才賣出,此時B就實現了這個賠給A的帳面損失。

但如果B很幸運地遇到上漲,在110元賣出賺了5元,便代表A賠了5元給B,因為這5元本來是A可以賺的。

在股市投資裡,價差的實現就是損益互轉的過程,如果在這場賣球遊戲裡,每個玩家能夠取得的評價資訊都差不多,每次完成的交易,不論買方或賣方,勢必有一方做出錯誤決定。

我們基於種種理由認為此刻得賣,別人也卻評估完各種指標覺得現在該買,在所有人實力相同的情況下,即便這次賣對了,又如何確保下次我們還能繼續「正確」呢?更不用說在真實世界的股市裡要拚「實力」,靠的是資金、人脈、消息,什麼資源都沒有的玩家,在場內會被慘電也不意外了,這是一般散戶在操作價差時非常吃虧的主要原因。

存股,是共享獲利圖/僅為情境配圖。

取自shutterstock若選擇配息報酬的投資方法就相對容易多了,投資者不積極追求價差,而選擇長期持有,由所有股東共同參與公司成長,並分享獲利的成果。

投資者以股息殖利率來決定合理價位,透過每年的配股配息持續降低原始成本,以時間換取穩定報酬與安全邊際。

多數時間在買進之後僅需耐心等待,不必費心盯盤較勁,可將大部分的等待時間做更有效的運用,不論是陪伴家人、職場衝刺或提升競爭力,對一般散戶來說,是較為簡單且公平的投資策略,選擇公司的評估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