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仍狂賣!你的類全委保單要注意的事 | 真月月有利

去年國泰人壽發行的「月月有利變額年金險」,光這張類全委保單就吸納了近千億元台幣的保費。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資料,今年以來到九月底 ...在今天看見明天×今年仍狂賣!你的類全委保單要注意的事蔡曜蓮保險稅務shutterstock1140期2018-10-2417:40+A-A加入收藏類全委保單規模增胖到逼近境內基金的三成,類似配息的提減撥回是熱銷的祕密,業界人士卻透露:高撥回率、回不來的淨值,讓人非常擔心。

類全委保單從二○一三年起慢慢打開市場知名度。

去年國泰人壽發行的「月月有利變額年金險」,光這張類全委保單就吸納了近千億元台幣的保費。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資料,今年以來到九月底為止,類全委保單再度狂銷一千三百億元;至今,這種標榜「投信專家幫你代操的投資型保單」,規模已逾七千億元,相較境內基金總規模約二.五兆元,類全委保單規模已逼近境內基金總量的三成,儼然成為國內理財族在基金之外的另一重要選項。

 這項產品的熱銷,背後凸顯的其實是台灣理財族熱中配息的特質。

曾擔任銀行主管的財經部落客Jim男坦言,「我一一年入銀行,就有類全委產品,當時根本是票房毒藥,哪有人買?一直到一三年,換個行銷方式,推出定期提減撥回的保單,市場才大賣。

」 所謂「提減撥回」,就像配息型基金的固定配息機制,是類全委保單「從票房毒藥變身熱銷商品」的原因,卻也種下某種程度的隱憂。

 類全委保單基本的架構是,保險公司設計保單,投資部分則委託給投信操盤,銀行是主要銷售通路。

產業許給投資人的願景是,保險與投資兼顧,有專業經理人顧盤,投資溢酬除了支付保費,還能成為固定配息(撥回)的來源;保單撥回率、也就是類似於基金的每年配息率,通常介於五%到六%之間。

 人人有獎的理想機制?為了維持高配息 犧牲淨值 理論上,這是人人有獎的理想機制,現實卻不盡如此。

一位不願具名的保險從業人員王先生表示,「我每天都在盯著類全委保單的淨值,因為投資人都怕賠錢,當保單淨值不到九元,客戶就會向銀行反映。

銀行來問我,我就要投信寫報告給我,我才能寫報告給銀行。

」一層層連鎖反應如同食物鏈,但誰都討不了好。

 檢視精財網資料,淨值低於九元的類全委保單約三成七。

王先生表示,如果單看保單的含息淨值(假設沒有撥回),其實近七成都在十元以上,「也就是說,其實不是投信操不好,而是撥回率太高。

但若保險公司想要減少撥回,銀行就會對我說,『不行,一旦降了,保單就賣不掉』。

」 簡單來講,業內人士多半認定「配息太高會出問題」,但為了讓「愛配息」的台灣理財族買單,還是繼續維持「犧牲淨值維持高配息」的作法。

那麼,淨值低究竟會有什麼問題?低到多少需要擔心? 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解釋,淨值有三個功能。

第一,它是投資的本金,本金維持高水位,報酬率高才有意義;第二,所有提減撥回都從淨值扣,一旦投資報酬率低於撥回率,投資人等於拿回自己的老本;第三,它「可能」是保費來源,而當淨值跌到零,保戶就須補繳保費。

 之所以只能說「可能」,是因為投資型保單大致分兩種設計。

王先生舉例,假設躉繳(一次繳)一百萬元,第一種(也是比較傳統的)設計是保費一開始就和投資本金分開,可能保費占十萬元,九十萬元拿去投資,保費已預先扣留,就與淨值無關。

至於第二種,也是市場主流的設計,一百萬元保費全拿去投資,保費再逐期從淨值扣繳。

 ▲點圖放大 淨值低有何風險?導致「危險保費」暴增 第二種設計,如果連結的保單是變額壽險,高配息對淨值的侵蝕會更顯著。

由於變額壽險等同每年重新購買定期壽險,在保額固定的前提下,危險保費(在投資型保單中,用來買壽險的成本)本來就將隨著年紀變貴;另一方面,淨值走低也會造成危險保費增加,而越貴的保費又會加重對淨值的侵蝕……。

於是,淨值一旦低到安全水位以下,就像掉入漩渦,愈來愈難重回水面。

 王先生直言,「淨值八.五元」是他心目中的一把尺。

「只要淨值掉到八.五元以下,我就會開始緊張。

我盯盤這麼久以來,沒有看到任何一檔淨值掉到九元以下還能回來過。

」原因就在於,淨值要負擔這麼多開銷,低到八.五元之後,想光靠投資報酬率翻身,是難上加難。

 但,並不是七千億元的類全委保單都該擔心。

郝充仁說明,類全委保單熱銷可以粗分成兩波,兩波保單設計略有不同。

首先是一三年到一五年這波,多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