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 | 期貨意思

期貨(Futures)期貨(Futures)是包含金融工具或未來交割實物商品銷售(一般在商品交易所進行)的金融合約。

期貨合約是買賣期貨的合同,是約定交易雙方在特定的 ...期貨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期貨。

期貨(Futures)目錄1期貨的定義2期貨的產生與發展3期貨的種類3.1商品期貨3.2金融期貨4期貨發展歷史5期貨交易方式6期貨與期權的區別7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的分別8期貨交易相關術語9期貨市場基本制度10全球主要期貨交易所一覽表[編輯]期貨的定義  期貨(Futures)是包含金融工具或未來交割實物商品銷售(一般在商品交易所進行)的金融合約。

期貨合約是買賣期貨的合同,是約定交易雙方在特定的時間交易的憑證。

  期貨是一種跨越時間的交易方式。

買賣雙方透過簽訂標準化合約(期貨合約),同意按指定的時間、價格與其他交易條件,交收指定數量的現貨。

通常期貨集中在期貨交易所進行買賣,但亦有部分期貨合約可透過櫃臺交易﹝OTC,OvertheCounter﹞進行買賣。

  期貨是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按現貨標的物之種類,期貨可分為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兩大類。

參與期貨交易者之中,套保者(或稱對沖者)透過買賣期貨,鎖定利潤與成本,減低時間帶來的價格波動風險。

投機者(套利者)則透過期貨交易承擔更多風險,伺機在價格波動中牟取利潤。

  不少期貨市場發展自遠期合約,指一對一個別簽訂的跨時間買賣合同,交易細則由買賣雙方自行約定。

期貨合約則由交易所劃一標準化,讓四方八面的交易者可在同一個平臺上方便地撮合交易。

期權(選擇權)是從期貨合約上再衍生出來的另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

[編輯]期貨的產生與發展  期貨的英文為Futures,是由“未來”一詞演化而來,其含義是:交易雙方不必在買賣發生的初期就交收實貨,而是共同約定在未來的某一時候交收實貨,因此中國人就稱其為“期貨”。

  最初的期貨交易是從現貨遠期交易發展而來,最初的現貨遠期交易是雙方口頭承諾在某一時間交收一定數量的商品,後來隨著交易範圍的擴大,口頭承諾逐漸被買賣契約代替。

這種契約行為日益複雜化,需要有中間人擔保,以便監督買賣雙方按期交貨和付款,於是便出現了1571年倫敦開設的世界第一家商品遠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

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1848年,82位商人發起組織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目的是改進運輸與儲存條件,為會員提供信息;1851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引進遠期合同;1865年芝加哥穀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種被稱為“期貨合約”的標準化協議,取代原先沿用的遠期合同。

使用這種標準化合約,允許合約轉手買賣,並逐步完善了保證金制度,於是一種專門買賣標準化合約的期貨市場形成了,期貨成為投資者的一種投資理財工具。

1882年交易所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增加了期貨交易的流動性。

[編輯]期貨的種類[編輯]商品期貨農產品期貨:如棉花、大豆、小麥、玉米、白糖、咖啡、豬腩、菜籽油、天然橡膠、棕櫚油。

金屬期貨:如銅、鋁、錫、鋅、鎳、黃金、白銀。

能源期貨:如原油、汽油、燃料油。

新興品種包括氣溫、二氧化碳排放配額。

化工期貨:如LLDPE、PTA、MEG、甲醇、PP等。

[編輯]金融期貨股指期貨:如英國FTSE指數、德國DAX指數、東京日經平均指數、香港恆生指數。

利率期貨外匯期貨[編輯]期貨發展歷史  歷史上最早的期貨市場是江戶幕府時代的日本。

由於當時的米價對經濟及軍事活動造成很重大的影響,米商會根據食米的生產以及市場對食米的期待而決定庫存食米的買賣。

  在1970年代,芝加哥的CME與CBOT兩家交易所曾進行多項期貨產品的創新,大力發展多個金融期貨品種,令金融期貨成為期貨市場的主流。

1980年代,芝加哥的交易所開始發展電子交易平臺。

踏入1990年代末,各國交易所出現收購合併的趨勢。

  中國古代已有由糧棧、糧市構成的商品信貸及遠期合約制度。

在民國年代,中國上海曾出現多個期貨交易所,市場一度出現瘋狂熱炒。

滿洲國政府亦曾在東北大連、營口、奉天等15個城市設立期貨交易所,主要經營大豆、豆餅、豆油期貨貿易。

1949年中華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