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的還本、不還本@ 阿包部落:保險專欄:: 痞客邦:: | 還本型保險意思

保險商品來說,有兩種型態一種是還本型另一種就是不還本型了所謂還本,指的就是在身故或是一定保險年齡時,保險公司會把部分或是合計保費 ...關閉廣告阿包部落:保險專欄跳到主文社會保險、商業保險、政府政策、一般諮詢、保險規畫部落格全站分類:財經政論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Aug17Mon202012:26保險的還本、不還本保險商品來說,有兩種型態一種是還本型另一種就是不還本型了 所謂還本,指的就是在身故或是一定保險年齡時,保險公司會把部分或是合計保費退還給保戶的一種行為目前大致上分兩種1、不須扣除已申領過的理賠金意思就是,無論退還保費前,保戶即使申請過理賠,保險公司也會全數退還已繳納的保費總合2、需扣除已申領過的理賠金意思就是,保險公司在退還所繳保費總合時,需要扣除過往所申請過的理賠金額  而不還本就比較簡單,就是無論是否有理賠,無論到甚麼年紀斷保、退保、到最高續保年齡、身故等等保險公司都不會退還任何期間所繳納過的保費  那麼到底是還本保險好還是不還本保險好呢?說到底,其實沒有絕對好壞但就保險的本質上,版主我自己比較建議用不還本型的商品去規劃因為不還本型的保險,在保費上會便宜許多這樣才會有比較多的預算空間去補強可能不足的地方也才不會因此被高額保費壓的無法 以下,我用相同保險公司、相同理賠內容、相同年期只是一張有還本,一張沒還本的兩張商品做簡單的說明  以30歲男性為例商品A(還本)商品B(不還本)20年期20年期保費23730保費9105保障內容失能保險金:4.5萬/次失能扶助金:36萬/年 保障內容失能保險金:4.5萬/次失能扶助金:36萬/年 保費退還身故時退還累積已繳保費總和110歲時退還累積所繳保費總和以上皆不需扣除已申領理賠金保費退還:無 我們可以發現兩張商品商品的內容是一模一樣的差別只有在於身故是否退還保費或是終期(110歲)時是否退還保費而已 所以還本商品值得買嗎?我會用幾個面向來討論 1、保費負擔成本同樣內容的商品,差別在於保費退還與否的話那我們要思考的是,這個成本負擔的能力上面案例的內容是失能險。

倘若我們要還本,納成本就是23730這時候,如果我們還同時考慮其他還本保險譬如癌症、醫療、意外、重大傷病、壽險等等保險類別時,保費的部分可能會相對高許多我們保守估計,把上面的每個商品都當成還本,每個也都只算15000就好就要7.5萬了,如果再把還本失能算進去就是98730所以,如果你很喜歡還本,要先想一件事,有沒有能力可以一年支出約7~20萬的保費若可以,且也沒甚麼壓力,那你就適合買還本商品 抑或是,你只是想單一還本保險同時不會影響到其他保障或是沒有要買其他保障的話那你也可以考慮  2、投資報酬率如果我要買還本商品,就必須付出23730元的保費20年來算就是474600元且滿期後身故或是到110歲依然生存的話可以把474600都領回來  如果我買不還本的商品,保費是910520年來算就是182100元身故或滿期後一毛都不會退我們把還本的保費與不還本的保費相減是292500元倘若,我把這29萬放在一張至少有1.5%利率的理財商品的話大約33年的複利是478085元倘若,我把這29萬放在一個保守估計有4%的理財商品的話大約13年後的複利是487034元 白話一點說,如果不還本型商品的多餘保費拿去做一些保守的投資(定存、儲蓄險、零存整付、ETF等等)其比起去買還本型商品的效益來說版主我個人是認為是比較有吸引力的但如何去比較,每個人有不同的觀點所以,如果你不喜歡做一些其他理財工具的運用那買還本商品,也是可以的  3、還本的意義大多數喜歡還本的保戶無非就是喜歡那種"用的到會賠、用不到(或用到)會退"的保單但所謂會退的時機點主要有幾個身故或是表定保險年齡(通常是90~110歲間)我自己的想法是通常有能力活到那個年紀時,拿回的這些錢,通常也不會有甚麼有效的運用空間換句話說,就是超老年的那時候,還有沒有那樣的消費能力且還有通貨膨脹的問題台灣目前落在0.5~2間跳動 有些保戶的想法是,死掉後可以把保費留給遺族但,相較之下,我倒覺得這樣的話不如買壽險會更有效益因為壽險的身故金一定會大於所繳保費 但如果你還是喜歡還本的安全感那就買吧~   歸根究柢我認為還本型商品最大的問題是在於"保費"如果在壓縮到其他保險的條件下,我認為還本商品未必不好 只要還本商品的保費架構太高對於資金的運用都是非常不利的有人會說,把錢放在銀行裡面活存,很沒效益(因為利率極低)但把太多成本放在還本商品中豈不是更沒效益嗎?還本商品的退還不是原封不動最多就是1.05%都還比銀行複利的條件還低 所以,我主張的是若有一張還本商品,它的保費不貴,也不會影響到自己其他資金上的運用那或許可以考慮否則,我是認為,還本型商品的"還本"這件事對保戶來說,並不是甚麼利多   以上就是本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