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期投資者,做基本面分析時,要排除營建類股? | 營建股

前幾年營建股很熱, 我曾經聽到一個營建工程的教授說:. 「奇怪,你覺得這檔股票(營建股 興X發) 怎麼會一直漲?它真的可以買嗎?」 我那時覺得很奇怪,Mr.Market市場先生前幾年營建股很熱,我曾經聽到一個營建工程的教授說:「奇怪,你覺得這檔股票(營建股 興X發)怎麼會一直漲?它真的可以買嗎?」我那時覺得很奇怪,如果連營建系所的教授都說這種話,一般人肯定是錯誤解讀或一頭霧水。

最近營建業的新聞版面也很多,大巨蛋(遠雄5522)爭議、高鐵(中工2515)破產,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整個產業營建產業上游到下游分為四大區塊:1.開發商:獲利最多,但最難持續成長開發商是進行“建築工程”(蓋住宅、高樓、豪宅、廠房),從取得土地到規劃銷售,是營建業中風險最低,報酬最豐的一塊。

開發商的組成很簡單,就是龐大的資金、人脈,以及財務、行銷人員,也會上下游整合,自己承包裝潢、建材這些工作內容。

但問題是,公司越開越大,要養的人越來越多,但好的地段和開發案卻越來越少,想要成長,先問問有沒有地吧。

賣了這塊,下一塊在哪呢?舉例來說,台灣地小,不可能無止境的一直蓋高樓、蓋豪宅下去。

2.營造廠:工作最辛苦,風險最高小型的營造廠,負責把開發商規劃好的東西蓋起來,大型上市櫃的營造廠,則是承攬公共工程建設,也就是“土木工程”(道路、鐵路、橋梁、發電廠、水壩…,又稱民生工程)兩者的差別是,一個老闆是開發商,一個老闆是政府。

不管是誰,在合約上,風險基本上全轉嫁到營造廠身上。

營造廠承接業務時,通常獲利是總工程款的一個百分比,到這裡開發商的風險就鎖住了。

但是風險則是全部加在營造廠上。

大型工程動輒數十億,例如高鐵就高達四千億,在興建過程,營造廠要在業主出錢之前,先墊檔人員、機具、材料費用,幾乎是靠高額的貸款周轉,也就是超高槓桿。

可以想見,一個大失誤或許就會吃掉全部利潤,兩個失誤,甚至延誤到工期,罰款官司也是有得受,它會倒給你看。

能走到上市上櫃的營造廠都很不簡單,大多都帶有上下游整合以及其他性質的業務,越大的營建企業,多是靠政府工程在生活,而不是民間工程。

但是想想十幾二十年前的上市上櫃營造廠,現在又剩幾家呢?此外,營造廠“不可能”往國外發展,主要是它提供很多勞動就業機會,因此大多數國家都有嚴格的法規限制,像台灣工地一堆外勞,是只有在本國勞工都有其他更好就業機會才會發生的事,代表政府完全沒有保障本國勞工的就業機會。

3.顧問業:受景氣影響,難以成長的產業報酬也是用總工程款的百分比在算,唯一差別就是它是服務業,風險較低,提供的服務是規劃能力,改善的都是對時間及成本的管理技術,以及穩定性,主要成本是人事成本,受景氣循環影響大。

顧問公司要做到能上市,勢必規模要夠大,並且是以接公共建設規劃和跨國經營為主,目前現有的大多是早期公家機構民營化後的企業,這產業的人也大多是在這個圈子內流來流去。

公家機關?你還期待他有甚麼爆發性成長嗎?另外,這個產業已經幾百年了,沒有甚麼高度技術可言,你能做的別人也能做,所以本土顧問公司對外發展,面臨的是國際顧問公司的競爭。

大型的營建集團,多少都包含了顧問這一塊。

上市櫃具有代表性的只有中鼎(9933)。

4.其他:不算營建產業討論範圍包含建築師(外觀設計)、房仲、租賃、建材等等上下游相關的產業,差異很大因此難以評論。

用基本面財報分析,為什麼要排除營建類股?理由有很多,營建業採全部完工法認列損益,造成獲利不穩定:營建產業的收入,是在”完工”時候認列帳目,而工程動輒都是以年再計算時間,所以損益表會長得很特殊。

偶而你一定都會看到營建股被炒翻天,主要是因為工程款或是推案的收入集中在那時候入帳,一直是種很莫名的題材,但就是有些人喜歡。

這是一個沒有穩定收入的產業。

(資料來源)經營的方式是高度槓桿,獲利大,但風險也很高 你房貸可以貸多高,營造廠就可以貸這麼高,或是更高,而且都是短期負債。

開發商也是一樣,只是它是和銀行聯貸,風險大家一起擔。

這種性質不代表它不賺錢,只是波動相對很大。

產業長期而言不會有大成長,屬於景氣循環股原因在上面產業介紹時說過了,並沒有甚麼讓它可以長期成長的因素存在,台灣就是小島,不會持續有大建設的機會,這是先天限制。

用財報分析,你可以挑選低本益比的便宜股票,但應該避免買到營建股。

營建產業,變賣資產認列為營業利益,而不是業外收入一個企業最大的忌諱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