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嗶經濟」背後行動支付群雄爭霸 | 電子支付概念

台灣行動支付發展進入第3年,國內支付業者積極展開實體通路布局,國際手機支付也加入戰局,台灣要走出 ... 近十年來,國內外電子支付業者積極推展,顯示行動支付市場商機無限,從金融業到科技業,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 嗶經濟相關概念股 ...今(2017)年進入台灣行動支付第3年,市場硝煙四起、群雄逐鹿中原。

去年國內支付業者積極展開實體通路布局,今年上半年三大品牌手機支付也揮軍前來,爭霸戰的號角聲已經響起。

近十年來,國內外電子支付業者積極推展,顯示行動支付市場商機無限,從金融業到科技業,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經手龐大的金流,是否有更多運用的空間?話題正熱的行動支付,面前其實還有哪些阻礙?而在這樣的趨勢下,台灣的行動支付又該怎樣走出自己的路?向現金下戰帖 搶進行動支付的野望調研機構JuniperResearch報告指出,今年全球數位支付規模將成長14%至3.85兆美元。

這個數字與勤業眾信《2017全球零售力量調查報告》所統計,全球前250大零售商總營收的4.3兆美元相比,距離正在拉近。

況且,還是行動支付尚未完全普及的狀況。

金融科技的發展浪潮中,各國政府與業界都在想方設法引誘消費者改變習慣,最近的例子,就是消費電子大廠蘋果在攻克行動支付之後,又將前進P2P轉帳戰場。

行動支付有多誘人?金融業、網路業、零售業、科技業,大家都向行動支付靠近,想要獲得更多用戶,更希望能成為市場主導者。

不只是因為數位支付能留下許多值得分析的資料,讓業者能對正確客群提供更精準的服務與行銷;也因為經手的交易筆數愈多、總金額愈大,除了手續費上可以積少成多之外,滯留在平台內的資金也可能帶來更多獲利。

以付款方式區分,行動支付可分為虛擬信用卡(或虛擬金融卡)和儲值後支付兩種。

近半年來在台快速布局的三大國際手機支付SamsungPay、ApplePay、AndroidPay,以及推動小型商家合作的街口支付、GOMAJIPay等,都是綁定信用卡後,感應或掃碼支付。

能夠從儲值後支付角度切入的,多半是擁有電子支付執照優勢的遊戲業者,如橘子支、智付寶、歐付寶等。

綁定信用卡的行動支付,相對來說較容易被消費者接受,它讓刷卡變得更簡單,支付平台本身也與發卡銀行合作祭出許多優惠,吸引更多精打細算的消費者。

此外,各家支付正積極拓展使用場景,包括叫計程車、交停車費或瓦斯費,「只帶手機、不帶現金」的那天,可能已經不遠。

支付平台所留下的數據,對業者、商家、通路而言都十分珍貴。

科技、金融、數據環環相扣的未來裡,消費交易大數據的分析將是對目標族群精準行銷的利器。

待未來行動支付更加普遍,坐穩龍頭地位的支付業者手握大量消費數據,擁有更準確的趨勢解讀能力,也就除了服務與手續費外,還能開拓廣告業務。

目標,是成為另類的強勢通路據金管會資料,國內電子支付比率在去(2016)年底成長至34%。

今年6月開始,ApplePay、SamsungPay、AndriodPay等3家國際手機支付終於到齊,也為金管會訂定在2020年電子支付比率達到52%的目標增添動力。

金管會在6月初公布,ApplePay3月底在台上線以來,短短3個月,綁卡數已經突破百萬張;SamsungPay雖然未公布綁卡數,但發下豪語,將在今年挑戰註冊率、綁卡率都奪下冠軍的目標。

雖然銀行與上述「三大Pay」推動合作,會需要對平台支付費用,但從快速拓展市占的角度來看仍是值得的。

信用卡是消費者最習慣的工具,再加上蘋果與三星手機在台灣市占超過40%,從綁定信用卡的ApplePay、SamsungPay切入,會比各平台單打獨鬥來得強。

在支付行為鐵三角:平台、商家、消費者中,目前行動支付明顯對平台與消費者較為有利,對商家的好處則比較不明確。

比如到巷口的小咖啡館,直接付現就很方便,不見得非要行動支付不可。

為了解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有不少這樣的小型商家,決定接入GOMAJI、街口等支付工具(三大Pay多半是大型商場或連鎖企業才看得到),同時親身體驗行動支付的趨勢如何發展。

然而受惠於補貼戰、折扣戰的是消費者;對商家而言,交易筆數愈多,要付給平台的手續費可能反而愈多。

該怎麼從行動支付得到雙贏的結果,或許他們也還在思考。

但可以確定的,是愈先讓消費者習慣使用的支付工具,未來就愈有話語權。

再進一步,若是能把用戶的金流短暫停留在自家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