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訊 | 即時通訊軟體

在網際網路上受歡迎的即時通訊服務包含了skype、LINE、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Discord、Telegram、微信、Jabber、ICQ與QQ等。

這些服務的許多想法都來源於歷史更久 ...即時通訊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2月7日)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內容。

完成修改時,請移除本模板。

即時通訊(InstantMessaging,簡稱IM)是一種透過網路進行實時通訊的系統,允許兩人或多人使用網路即時的傳遞文字訊息、檔案、語音與視訊交流。

通常以網站、電腦軟體或行動應用程式的方式提供服務。

網際網路2005年Opte專案(英語:OpteProject)網際網路一部分的路由路徑視覺化概況存取審查民主主權實名制數位落差數位權利資訊自由網際網路歷史網路爆紅網路中立性先驅者(英語:ListofInternetpioneers)隱私社會學使用治理區域網際網路註冊管理機構(NRO)網際網路號分碼配局(IANA)網際網路名稱與數位位址分配機構(ICANN)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網際網路治理論壇(英語:InternetGovernanceForum)(IGF)網際網路協會(ISOC)資訊基礎設施(英語: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域名系統(DNS)超文字傳輸協定(HTTP)網際網路交換中心(IXP)TCP/IP協定族(IPS)網際協定(IP)傳輸控制協定(TCP)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SP)IP位址網際網路資訊存取協定簡單郵件傳輸協定(SMTP)服務部落格微博電子郵件傳真檔案分享檔案傳輸(英語:Filetransfer)遊戲即時通訊Podcast(Podcast)購物電視網際協定通話技術(VoIP)全球資訊網搜尋指南書索引(英語:IndexofInternet-relatedarticles)綱要(英語:OutlineoftheInternet)網際網路主題閱論編目錄1歷史2即時通訊軟體2.1起源2.2特質2.3功能2.4使用者基礎3法律規管3.1中國4社會影響5相關條目6參考文獻歷史[編輯]即時通訊是一個終端連往即時通訊網路的服務。

即時通訊不同於電子郵件在於它的交談是即時(實時)的。

大部分的即時通訊服務提供了狀態資訊的特性──顯示聯絡人名單,聯絡人是否線上上與能否與聯絡人交談。

在早期的即時通訊程式中,使用者輸入的每一個字元都會即時顯示在雙方的螢幕,且每一個字元的刪除與修改都會即時的反應在螢幕上。

這種模式比起使用e-mail更像是電話交談。

在現在的即時通訊程式中,交談中的另一方通常只會在本地端按下送出鍵(Enter或是Ctrl+Enter)後才會看到訊息。

在網際網路上受歡迎的即時通訊服務包含了skype、LINE、FacebookMessenger、WhatsApp、Discord、Telegram、微信、Jabber、ICQ與QQ等。

這些服務的許多想法都來源於歷史更久的線上聊天協定——IRC。

1970年代早期,一種更早的即時通訊形式是柏拉圖系統(PLATOsystem)。

之後在1980年代,UNIX/Linux的交談即時訊息被廣泛的使用於工程師與學術界,1990年代即時通訊更跨越了網際網路交流。

1996年11月,ICQ是首個廣泛被非UNIX/Linux使用者用於網際網路的即時通訊軟體。

在ICQ的介紹之後,同時在許多地方有一定數量的即時通訊方式發展,且各式的即時通訊程式有獨立的協定,無法彼此互通。

這引導使用者同時執行兩個以上的即時通訊軟體,或者他們可以使用支援多協定的終端軟體,如Gaim、MirandaIM、Trillian或Jabber。

近年來,許多即時通訊服務開始提供視訊會議的功能,網路電話(VoIP),與網路會議服務開始整合為兼有影像會議與即時訊息的功能。

於是,這些媒體的分別變的越來越模糊。

僅視訊會議而言,人們也習慣性的稱之為網路視訊會議,視訊會議和網路會議的概念也變得模糊。

光是會議產品就有硬體,軟體和網頁之分,其中的翹楚更是不乏其人,思科,ppmeet等在其中較具代表性。

即時通訊軟體[編輯]參見:即時通訊軟體比較起源[編輯]最早的即時通訊軟體是PowWow,而第二是ICQ,ICQ是英文中「Iseekyou」的諧音,意思是「我找你」。

四名以色列青年於1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