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豐金、玉山金...領股息退休夢碎?這些圖表告訴你:現在開始 ... | 金融股推薦ptt

這些圖表告訴你:現在開始存「金融股」恐凶多吉少 ... 當時有個「小韭菜」在PTT就寫到,自己原本存股對象是兆豐、玉山、元大高股息等,但 ...快訊男涉殺害祖母羈押禁見女大生離奇失蹤14年疑也跟他有關16:10日職/火腿隊13人確診被認定群聚感染15:56udn雜誌新聞時事聽新聞test0:00/0:00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HTML5Audio!😢兆豐金、玉山金...領股息退休夢碎?這些圖表告訴你:現在開始存「金融股」恐凶多吉少2020-06-1913:54聯合新聞網/今周刊達志【撰文張弘昌】如果用Google關鍵字搜尋「銀行+存股」,會發現跳出來的新聞高達12,100,000筆資料,各新聞標題更是讓人看了「血脈賁張」,例如「只靠一檔金融股,年領80萬股息」、「45歲才存銀行股,退休後月領18萬股利」、「存200張XX金,退休後月領20萬股利」….。

這幾年來,「存股」成為投資顯學,其中金控股和銀行股又是許多投資人的第一首選,主要原因不外乎「銀行不會倒」、「出事政府會救」、「獲利和配息穩定」等等,於是在媒體報導、達人「呷好道相報」的傳染下,大家開始「有樣學樣」——定期+不定期買股→領股息→股息再投入→賺取複利成果。

不過,先來看看最近很紅火的兆豐金。

股票和期貨不同,期貨理論上籌碼可以無止盡創造,但股票除非增資、發放股票股利,短期籌碼(股本)大致是固定的,也就是說,當有人買進時,另一邊就是有人賣出,整個過程就是「轉移」的動作。

下面有4張圖表是兆豐金近1年多的籌碼變化。

第一張圖表裡的藍色柱狀走勢是總股東人數,可以看出從2019年8月就開始明顯走升,當時股東人數為25萬人,如今成長到31.6萬人,增加約6萬人,與之對照的是,代表400張和1000張以上的大股東持有率曲線(橘線和藍線),卻一路減少。

很清楚,這是籌碼在「轉移」。

▲圖檔來源:神祕金字塔(以下未另外註明者皆同)兆豐金股東人數增加 集中在持股百張以下散戶我們再把總股東人數和大股東人數變化,拉長從2018年7月開始觀察(如圖二、圖三),增減的對比情形更為明顯,而從斜率來看,近一年來走勢最「陡峭」,反應的結果就是愈來愈多人樂於當兆豐金的股東,這應該也和「存股成功故事」深植人心有關。

那麼,增加的股東集中在哪一帶?從下圖四可以發現,持股100張以下的股東在過去一年增加了6.6萬人,「吸納」了近30萬張股票,其中持股在1-5張的更是占了5萬多人,以兆豐金目前股價31.7元計算,大概就是可運用資金在20萬元以下的「散戶級」投資人。

▲資料來源:集保中心這種「大股東出脫、散戶買進」的情況,只有發生在兆豐金身上嗎?其實近期熱門的存股標的像玉山金、元大金、華南金、中信金、合庫金等,均有相似的籌碼轉移面貌(圖五至圖九),如果這樣的趨勢繼續延伸下去,會不會印證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的「股票在誰手上」理論,值得觀察。

科斯托蘭尼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提到,股票集中在少數固執的投資者(大戶或法人),或者在猶豫的投資者(散戶)時,對未來的股價走勢將各不相同。

一般來說,「樂觀時高點買進、悲觀時低點殺出」,往往都是猶豫的投資者(散戶)所為。

▲圖檔來源:神祕金字塔或許很多人會問,存股是長期不間斷買進並持續用股息複利,股價買高買低沒什麼太大差別。

平均存股成本太高 股市重挫容易情緒高壓但實際上,很多存股達人之所以能賺錢,甚至出書、開課,追根究底還是在「時機」,也就是利用前幾年金融股低檔時開始佈局,當一檔股票比底部位置上漲1倍、2倍,或者本益比從從10倍上升至20倍時,再進場存股的人,長期複利要有成效的時間相對拉長,中間的變數自然也多。

再者,投資人心目中常擺脫不了「持股成本」的魔咒,如果平均存股成本愈高,愈難以克制情緒,今年第一季的疫情股災就是明顯例子。

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美股創下史無前例的熔斷次數,台股在短短兩個月蒸發3500點,尤其3月19日當天超過700檔股票跌停,很多原本要存股的散戶,眼睜睜看著獲利一路縮水,接著帳面轉為虧損,受不了心理壓力殺低股票,存股最後功虧一簣。

當時有個「小韭菜」在PTT就寫到,自己原本存股對象是兆豐、玉山、元大高股息等,但股災來臨,一下子就把過去3年所累積的帳上獲利全數吐出,還倒賠幾十萬元,結果讓他整晚在計算損益、失眠沒睡,最後決定將所有金融股全部砍光出場......心理解脫了,但存股美夢也破碎了。

試想,如果他那時服用長效的安眠藥,二個月後才醒來,也許不會那麼痛苦的掙扎,一切其實都是「持股成本」在作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