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2020上市股票?推薦回答

作者:弗萊德烈克‧柯布里克

股市創了三十年新高, 你賺到錢了嗎? 「逢低買進,逢高賣出」, 這是買股票的人皆知的真理。 但為什麼股市總是賺錢的人少、賠錢的人多? 就是因為沒有掌握「股票上漲的原理」!     不懂「股票上漲的原理」,   大戶賺的笑嘻嘻,散戶賠的慘兮兮!   不懂「股票上漲的原理」,   追高殺低如何獲利!   不懂「股票上漲的原理」,   你為什麼敢進場買賣股票?     唯有了解「股票上漲的原理」,...

作者:沈中華呂青樺

  新版主要調整方向,在於更聚焦在金融市場的運作方式、參與機構、涉及的貨幣政策、金融商品市場、金融改革與創新等方面,修訂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項:      一、新增第 13 章共同基金,內容包括:封閉型基金、開放型基金、 兩者差異、指數股票型基金(ETF)、避險基金、私募基金。共同基金是國人理財的重要工具,特別對於近幾年國人趨之若鶩的 ETF 有詳細的介紹。      二、新增第 14 章衍生...

作者:温文勝

冏星人:『內容很親切易懂,適合給第一次接觸股票的讀者閱讀。』 ★股票新手、一知半解股海浮沉的投資菜鳥 最佳入門讀本★     誰說,學股票很難,門外漢就得先付出高額學費?!   誰說,要等到有錢,才能買股票?!   證券分析師用SOP教你買股票,抄捷徑學習,輕鬆邊上班邊賺第一桶金        特別收錄   ◎2020年「逐筆交易」操作解說:掛單掛得好,獲利多寡有差別。   ◎買股心智圖:全...

作者:金鐵英金鐵珊

  本書的寫作目地,是定位在為私立大學及科技大學,提供良好的上課教材。   本書特色     一、台灣的市場,台灣的商品   目前市面上的原文教科書以美國市場為主。而美國的市場與商品,跟台灣的市場與商品差別很大!這對於台灣大學生和財金從業人員來說,學習起來就會產生障礙,使用起來就無法學以致用。台灣的經濟社會已經今非昔比,應該有能力、有自信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本書以台灣的市場,台灣的商品為主體...

作者:[德]丹尼爾‧艾克特(Daniel D.Eckert)

繼一戰、二戰之後,世界貨幣戰打響了!這是一場圍繞著我們兜中錢的戰爭,也是自60年前美元異軍突起以來最為激烈的戰爭。 歐元就是歐盟的長城,在世界貨幣戰中沒有攻擊的力量。希臘是歐盟所編寫的所有童話中的一個。就像一種傳染病,拋售希臘股票的壓力正在向歐元區的其他邊緣國家蔓延。 50萬億美元的債務,相當于美國整個國民經濟能力的4倍。一張紙幣不外乎是一張債券!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美...

作者:謝劍平林傑宸

  台股重返萬點行情,市場運作機制更為完善、金融商品也更加多元化了。在市場運作機制方面,股利所得稅改採二擇一制;2018年政府修正公司法,公司可每季或每半年進行盈餘分派,在股東行動主義著墨甚多,同時也提高非公開發行公司的經營彈性;政府也針對樂陞案所衍生的問題修正公開收購的相關規範;為增加IPO家數,放寬上市(櫃)條件,以吸引獨角獸來台上市(櫃);2020年3月23日股票盤中撮合方式將改成逐筆...

作者:林子揚

每次投資只想短線賺15%、20%就落跑? 這樣做永遠賺不到大錢 要讓身價長期跳躍式成長 就得用對方法,抱對獲利翻倍再翻倍的超級成長股   ★《Smart智富》月刊2021年2月號封面故事主角   ★作者淬鍊25年美股投資心得精華,想獲得超額報酬的投資人務必不可缺少的精彩好書   本書作者長期投資美國優秀企業   過去25年只有4年是負報酬,年化報酬率高達25.37%   他在2019年度...

作者:張捷

  股神巴菲特曾說:「在錯誤的道路上,奔跑也沒有用。」   想選對股票賺飆漲行情,一開始就不能選錯產業   而找到趨勢正在成長的產業,就容易找到飆股!   本書作者張捷,從法人出身,外號「產業隊長」   擔任證券公司研究員與經理人時期   拜訪過的公司超過1,000家   擅長挖掘具有爆發力的飆股   他曾在2019年研究伺服器製造商緯穎(6669)   確認公司搭上「白牌伺服器」商機 ...

作者:林崇漢林彙桓

★最新版本(2020年2月)★   本次全新改版主要修法重點包括:   1.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議事辦法(109.1.15修正)   2.股票上市或於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公司薪資報酬委員會設置及行使職權辦法(109.1.15修正)。   由曾任國內金控公司「總稽核」,並為「銀行內控、初階授信、債權催收人員 速成」用書之內部控制/稽核專家「林崇漢」老師親自編修!全書三大特色(1).重點整理精要...

作者:鍾惠民邱敬貿王國強王燈山李崇銘陳煒朋劉志良

  本書著重近年臺灣本土知名企業的許多產業個案,我們透過長期追蹤這些個案公司所面臨的成長議題,依照時間軸的變化呈現個案公司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問題與決策;內容涵蓋我國企業創新與科技業中,除了透過併購與策略聯盟等方式尋求成長機會之外,如何透過組織變革與轉型、供應鏈的整合尋找新藍海。更網羅近幾年受到矚目的生技醫療、半導體矽晶圓/封裝、休閒觀光、美容美體、自行車、大眾運輸、個人電腦、與LED/ 面板...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