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活風化物語:俗世生活定義日本現代化的歷程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日本生活風化物語:俗世生活定義日本現代化的歷程

作者:(美)瑪里琳·艾維
出版社:江蘇人民
出版日期:2018年03月01日
ISBN:978721419663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1元

本書追溯了戰後日本重新尋找、塑造民族自我的嘗試。從國有鐵道公司的旅遊專案到對民俗學的全新熱情,日本走上了一條在全面現代化的情境中復蘇傳統文化,確立自我形象的坎坷之路。日本人恢復過去的努力,是一種單純的捏造,還是為了挽回昔日失落的真正追求?無論如何,作為一個現代化國家,日本在解決文化焦慮方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上佳的先例。

瑪裡琳•艾維 美國康奈爾大學人類學博士,現為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政治與文化,尤其關注日本的現代性問題。《日本生活風化物語—— 俗世生活定義日本現代化的歷程》是她在1995年出版的第一部學術著作,深入探討了日本現代形象背後的精神源流。

1.尋找日本的民族性:文化的幻覺與現代性的失落
2.知識之旅:旅行對日本形象的重塑
3.紙上的日本:《遠野物語》與本土主義民俗學的起源
4.敘述的回歸:奇異的地方誌
5.幽靈的出現:在恐山召喚亡靈
6.戲劇的路口:資本主義的夢
7.關於重現和復活

只有保持經濟和文化的截然不同才能壓抑這種不安。美國人知道日本人在技術和經濟上是現代化的,他們有工業機器人,電子玩具和大銀行,但在文化上,日本卻是個“排外的、單一的亞洲海島國家,它是部落式的、壓抑的、令人難以理解的團結,又極具向心性。” 部落式的?這種出自《時代》雜誌的描述說明,美國人認為日本人在文化上並不是現代的,無論這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如何發達,許多社會組織和代表性的產物都延續著它的非現代性。

這種對日本的公式化的認識不僅限於美國的大眾媒體。最讓人震驚的是這種抽象化的日本形象與許多日本人的自我描述達到了怎樣的共鳴:司空見慣、不切實際而又有著廣泛的市場。在出版業中已經發展出了一種專門的分類:“日本人論”。這類著作中有些非常流行的作品——這些作品是日本人用日語寫給日本人看的——會下些這樣的斷言:比如說日語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日語是非邏輯的,日本人內部是全然“親屬化”的,日本人是單一民族之類 。不管這些作品在其結論上添加了樂觀還是悲觀的色彩,它們都不過是在機械地重述日本的獨特性,而這種獨特性是特別作為西方的對立面出現的(尤其是相對於美國而言)。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