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看護費用納入健保將是蘇貞昌、陳時中公務生涯里程碑 | 特別護士以外之護理費看護

另外,在加護病房以外,醫院住院照護團隊中,增加護理人員輔助者,如 ... 起居的照顧;早期是有錢人花錢請特別護士、但醫院沒那麼多護士,就 ...上報更新於2020年07月10日03:04•發布於2020年07月10日03:04•周汝東現今台灣多數衛生官員、醫院經營者及護理人員,都還不認為住院病人的生活起居照護是護理的一部分。

(資料照片/張哲偉攝)健保的隱藏性支出一對還在上班的夫婦,95歲的母親髖關節骨折住院,因骨質疏鬆如採螺絲型材料固定容易鬆脫,再次手術將得不償失,故採用刀片型,材料費差額46,000餘元,住院六天總費用近7.5萬元。

住院期間依照現有醫院所配置護理人力,高齡患者術後如要求較好的照護品質,勢必增聘一名全日班的看護協助,六天看護費用12,600元。

依照大台北地區市場行情,每日的看護費用約在2,100~2,500元間。

看護公司對看護的抽成為看護費的一成,看護間相互介紹顧客的抽成亦同。

髖關節術後三個月是復原的關鍵期,回安養院後,照顧服務員一對多人,照顧相對無法周全,故增聘一名看護日薪2,200元,安養院每天還要對看護加收300元(200元強制用三餐、100元陪客床),每月總花費約7.5萬元~77,200元,預計聘請三個月,看護費用約23萬元。

老人一次跌倒住院,前後花費就要近32萬元,還不包括:出院後傷口護理費、耗材、交通費、營養品、請假等費用。

健保看起來俗擱大碗,但隱藏性的費用還真不少,如看護費,掛號費,部分負擔,醫材自付額等等,難怪每每健保要調漲,人民都要抗拒,實在是負擔沈重。

兩種臨床住院護理模式英國的南丁格爾創立現代護理制度,就是住院病人在醫院中的生活起居及疾病照顧,例如:替病人餵食、翻身、拍痰與身體清潔等,都是護理人員基本技能與職責,全由護理人員負責,即所謂全責護理「Totalnursingcare」,也就是由護理人員提供住院患者全天候個別化的護理,像目前醫院的加護病房,惟費用昂貴。

另外,在加護病房以外,醫院住院照護團隊中,增加護理人員輔助者,如護佐(負責推床、送檢體等)、護士助理員(Nurse'saide,NA或CertifiedNursing.Assistant,CNA)等,依照護分級共同負責病人住院期間全部的照顧,稱之為全責照護(TotalCare)。

如護理人員負責給藥、打針、抽痰等專業護理行為;護士助理員(台灣稱為「照顧服務員」或看護)負責生活照顧,例如帶患者上廁所、擦澡、翻身、餵食等等;家屬陪病僅於親情陪伴、不必負擔照護工作。

故美國、英國及採「公醫制度」的國家如香港、新加坡,都推行「全責照護」。

醫院只要收治住院病患,就要負起全責,由醫護團隊共同來照顧患者,並無家屬或自聘看護的情事。

住院病患家屬一直被當成護士助理現代西方的醫療傳入台灣後,全責照護並未完整引進,病人住院都要由家屬陪同,負責生活起居的照顧;早期是有錢人花錢請特別護士、但醫院沒那麼多護士,就改請有照顧過小孩或家人經驗者當「陪病工」,費用由雙方自行討價還價,隨著需求愈來愈多,商機湧現,看護公司順勢誕生。

影響所及,現今台灣多數衛生官員、醫院經營者及護理人員,都還不認為住院病人的生活起居照護是護理的一部分,故除加護病房外,卻將基本照護工作如上廁所、餵食、翻身、拍痰與身體清潔等,交由家屬一肩扛起。

衛福部對「全責照護」的態度與作為2003年SARS爆發時,北市和平醫院發生院內感染,造成2名看護和4名家屬病世,當時「全責照護」受到全社會的重視,並由該院開始試辦,說是要推廣到其他家醫院,然而14年過去了,此事幾乎快被遺忘,毫無成果。

直到2017年7月起小英政府的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和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合作試辦「醫院推動住院病人友善照護模式輔導計畫」,鼓勵醫院共聘照服員,初期加入醫院僅34家,沒有一家醫學中心,多半只開10床、20床,一床難求;2020年增加至93家,約5,500床,但也僅佔全台500家醫院總床數2成不到。

照服員與病患之照顧人力之配比以1:4最多,則多採白、夜兩班制(一班12小時)。

如以4個病患共聘一個照服員為例,每位家屬每天僅需分攤1,200元(一天共有4,800元)即可聘僱兩位照服員輪日夜班;共聘之收費,依據城鄉差距、收住規模及聘僱來源等因素而有不同顯示,平均每位介於800至1,200元間。

共聘照服員有利未來「全責照護」納保「台積電」與「國民醫療保健支出」(NationalHealthExpenditure,NHE)台積電2019年產值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