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驗證一下『移動式停損』有沒有用@ 南野隱:: 痞客邦:: | 每日追蹤停損表

南野隱跳到主文博觀而約取 厚積而薄發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Mar01Thu201223:54試著驗證一下『移動式停損』有沒有用『停損』這項行為會得到我的認同,是在參加了一場座談會之後的心得當時主講人的說法如下如果把投資買賣的結果簡化成 大賺 小賺 小賠 和大賠 這四種只要我們規避掉大賠的結果的話,那麼我們的投資就只會剩下 大賺 小賺 和小賠而長期累積下來,小賺和小賠互相抵銷的結果,就只剩下大賺至於如何規避掉大賠呢?很簡單,就是在方向看錯時停損從此,停損這件事就根深柢固地得到我的認同 後來又在好多部落格看到所謂『移動式停損』的方法畢竟有買有賣才有賺錢,如果買進後都一直等到停損才出場,當然每次都是小賠在股價漲上去之後,要在什麼時候出場呢?移動式停損,就是一種隨著價格上升來調高停損點的操作方法比如100元買進,設定10%停損,10%調高停損當價格跌到90元停損,當價格漲到110時把停損點調高到110*0.9=99元有了『停損』和『移動式停損』這兩項神兵利器之後我突然覺得自己好笨,怎麼這麼簡單的方法以前都沒有想到但是一方面也覺得很奇怪,如果這個方法這麼簡單,怎麼都沒聽說有人靠這一套方法長期獲利? 李醫師眉頭一皺,發覺案情並不單純! 我試著建立一個簡化的模型來驗證看看這個方法管不管用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每天股價上漲和下跌的機率為何?雖然沒有明確的數據證明,不過長期來說漲跌機率各半的這個假設應該不會和事實差距太大才是(我有試著要收集過去八年的數字,不過.....大工程就是了,先作個漲跌各半的假設吧!)第二個問題是,股價每天的漲跌是不是隨機的?這個問題老實說我不曉得要如何去證明,不過在這邊我先假設股價每天的漲跌是隨機且獨立的在漲跌機率各半且隨機的前提之下如果我們買進一個100元的標的後,設定10%的停損以及10%的移動式停損在多次買賣後,可以得到的報酬率為何呢? 首先使用excel的RAND參數來讓每天的報價有正負7%內的波動當我們在儲存格中鍵入『=RAND()*(-7%-7%)+7%』後就會出現一個界於正負7%的數字假設期初股價為100,套用上面的數字,我們可以得到隨後交易日的亂數成交值(當然實際上每天股價波動的幅度不會那麼大 不過可以換個角度想,不用把每個數字的改變視為每日報價 而是把它當作數字波動的方向就好了) 我試著把run出來的結果整理一下(很傻的辦法,不過以我的程度只能愚公移山了)過程很長,為了提高樣本數,有時間我會再慢慢增加沒有興趣看過程的人可以直接跳過 1.股價在漲到111.85之後調高止損到99,一路都沒有碰到停損點,最後結算賺9.66% 2.漲到111.64後調高止損到99,最後一筆停損在99,賠1% 3.跌到86.77時停損在90,賠10% 4.很無聊的一次走勢,完全沒有觸發,最後結算賺0.03% 5.提高停損後一樣停損在99元,賠1% 6.停損在90元,賠10% 7.沒碰到停損,結算賺5.84% 8.停損在90元,賠10% 9.途中差點被停損洗出去,最後結算賺20.46% 10.什麼事都沒發生,結算賠3.69% 11.在90元停損,賠10% 12.上調了兩次止損點都沒觸及,結算賺12.21% 13.在90元停損,賠10% 14.在90元停損,賠10% 15.在90元停損,賠10% 16.上調三次止損都沒觸及,結算賺27.14% 17.停損在90元後眼睜睜看著股價漲到128.....賠10% 18.在90元停損,賠10% 19.在90元停損,賠10% 20.在90元停損後漲回一百多.....賠10% 總計20次的操作,平均每次的損益為負40.35/20=負2.02%相較買進後持有不作買賣,平均損益為負44.77/20=負2.24%以目前這樣的樣本數來看,感覺不出這樣的操作模式對於提升報酬率有什麼明顯的改善    愚公移山完畢,再增加30個樣本,含前面1~20個樣本總計50個樣本數,應該也差不多夠多了吧!總計50次的買賣操作,平均每次的損益為203.7/50=4.074%相較買進後持有不作買賣,平均損益為145.18/50=2.90%歸納上面50次的交易結果賺20%以上有9次,佔18%,屬於大賺賺0~20%有12次,佔24%,屬於小賺賠0~10%有29次,佔58%,屬於小賠 結論一,整體來說,停損配合移動式停損的報酬率似乎是有比買進後持有的方法稍微高一些    不過說實在的,並沒有那麼明顯    原因其實很簡單    原本我們以為停損的作法可以讓大賺小賺小賠大賠的投資結果變成只剩大賺小賺小賠    然後小賺小賠可以抵銷剩大賺    然而實際的情形卻是                                        小賠          小賺小賠              小賺小賠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