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分析 | 匯差損失

這段期間的匯差就產生營運風險。

... 對業外損益的影響:認列匯兌損失也就是媒體經常說的電子股匯損,上面英業達認列的6.46億元就是業外匯兌損失。

Togglenavigation股票資訊優分析專欄討論區小工具巴菲特預估股價定存股價值試算表本益成長比高登模型兩階段現金流折現模型DCF除權息參考價損益試算揪團買股股票買進檢查表年複合成長率市占率預估存股性向測驗NPV計算機複利計算貸款試算退休規劃最低退休金優分析pro登入註冊如何看待匯損?分享2018-03-2112:07:46每次新台幣大漲,台股投資人就會直接聯想到「匯損」=「利空」。

尤其,有些公司認列了匯損之後,大賺變小賺;小賺卻變成虧損,直接衝擊股價。

例如:8/9 英業達法說會驚爆匯損6.46億元,單季EPS只剩下0.4元,獲利受匯損影響減幅達46%,隔天股價立即出現較大的跌幅。

 【中長期投資人不用太過擔心,Why?】中長期投資人應該怎麼看待「匯損」?其實真的不用太過擔心。

只要企業的競爭力還在,這些都只是會計認列的數字遊戲。

從過去資料證明(如下圖),每次外資大舉匯入導致新台幣走升,「匯損」的利空都是「假的」,股價在外資持續買進之後,中長期股價都是呈現上漲的。

 【匯損在會計認列上,影響三個層面:損益表本業、損益表業外、與其他綜合損益】1.對本業獲利的影響:營收成長率與毛利率台灣企業的成本是以台幣計價的,而外銷給國外客戶時,則是以美元計價。

匯率是每天波動,無法依據最新匯率,每天向客戶重新報價。

於是,有些企業每季報價一次,有些每年報價一次。

這段期間的匯差就產生營運風險。

 舉例來說:季初與客戶談妥銷售價格,以報價當時的匯率換算,企業預計將收到100元新台幣的營收,可以賺10元,也就是鎖定10%毛利率。

但是當出貨時,台幣大幅升值10%,以最新匯率換算營收只剩下90元,扣掉固定的成本後,等於沒有賺錢。

所以,台幣升值影響到這間外銷企業的營收金額 與毛利率。

 企業是有機體,會自己調整獲利能力:以APPLE為例,Apple是以美元向供應商採購,可是銷貨對象是全球消費者,必須以銷售地的貨幣收款,在台灣的消費者當然以新台幣付款,Apple換算成美元財報的營收金額與毛利率都會被影響。

因此,Apple的因應方式就是:調整全球售價與壓低供應商的報價。

  2.對業外損益的影響:認列匯兌損失也就是媒體經常說的電子股匯損,上面英業達認列的6.46億元就是業外匯兌損失。

 除了影響公司的本業營收與毛利率之外,匯率的變動也會影響到公司持有的現金部位。

 要做美國人的生意,你就必須持有美元現金來周轉,但是台灣的財報是以台幣為單位,所以企業在每季最後一天結算季報時,必須將持有的美元部位換算成台幣來認列。

 當持有當時的匯率與現在認列的匯率不一樣時,就會產生匯兌損失or匯兌收益。

 有沒有發現,企業並沒有真的將美元換回台幣,持有的還是美元,這其實只是會計上的數字遊戲,不是真的損失,因為下一次美元漲回來之後,又會有匯兌收益出現。

除非一個國家的匯率長期走升成為一個趨勢,否則對電子股匯損這件事,不用太在意,法人都知道這一點,不會亂來。

因為央行的柳樹理論,會讓台幣兌美元在一定區間內波動。

 3.對其他綜合損益的影響:認列國外子公司財報時最後,公司在認列國外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時,由於當地子公司是以當地貨幣來計算財報,所以數字要合併到台灣母公司的合併財報時,會產生匯率上的差異。

 例如上一季是以1美元兌換33元台幣合併財報,現在台幣上漲到1美元只能兌換31元台幣,這個差異完全無關母公司或者子公司的營運,只是為了產生合併報表。

所以根據準則,企業只需要"暫時"認列在資產負債表的其他權益,以及損益表的其他綜合損益,並不會影響到公布的獲利數字與EPS,除非之後結束子公司當地的營業,才會一次性認列。

  【企業主要採用哪幾種方法避險?】1.當企業產生一筆美元計價的應收款項之後,手邊有足夠現金的企業,可以立刻去用台幣去買一筆對應的美元債券,就可以鎖住匯率,以避免到時候真的拿到美元時產生差異,稱為Hedge。

沒有足夠現金的,就會用遠期外匯工具,因為只需要一些保證金。

 2.一籃子貨幣,如果你持有各種國家的匯率,整個投資組合就會產生互相Hedge的效果,不過這要國際型大企業比較有辦法,或者銀行。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