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纏160集的「歡喜來逗陣」終於「歡喜來到頂」! @ 小魚 | 歡喜來逗陣

... 或是隔日下午一點守候在電視前,甚至後來為了避免干擾作息,特別錄影下來的電視劇,就是這部:華視八點檔-歡喜來逗陣。

「蝦米!你會對這種劇有興趣哦?關閉廣告小魚跳到主文以動漫畫、多媒體、電信傳播、生活上的觀察為主部落格全站分類:電玩動漫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Sep17Wed200806:37糾纏160集的「歡喜來逗陣」終於「歡喜來到頂」!近半年來,讓我在每日晚上八點鐘,或是半夜,或是隔日下午一點守候在電視前,甚至後來為了避免干擾作息,特別錄影下來的電視劇,就是這部:華視八點檔-歡喜來逗陣。

「蝦米!你會對這種劇有興趣哦?」、「你還對台灣連續劇感興趣哦?」、「這是啥片?」…這些說法我多少都被問起過,我自己想想,除了當年2002年-2003年最夯的台灣屁屁火外,多年來我實在對台灣的八點檔連續劇沒什麼認真的接觸,因為幾乎是看了就丟掉,不僅劇情新鮮度不足(怎麼會有比台灣屁屁火創造的第一來得猛的片子?什麼變臉都來了,還有名台詞火到攻佔媒體大版面,連網友惡搞作都在爭相模仿)、亂搞戲碼又拖戲者比比接是,當然這就是為何連續劇要被稱為連續劇的原因,舉例來說像是神「蹟」妙算LauBeiUn這種史實惡搞成這樣的片子,還有加上我覺得鄉土味或是本土味過重(就是奇怪的法術,我到底不是來看怪力亂神的片子),很不喜歡,即使那時候還有同學與學妹在看,我老實說,嗤之以鼻,至少給我點喜歡的說法啦!絕對不要為了看而看,不僅耽誤課業,也耗費心神,但「歡」劇我從將近一半集數真正進入觀賞時,我給予不少創意、歡樂、進步的看法,覺得是這八年來,本土八點檔產生融合的集大成,真正值得年輕族群一看的「喜劇」。

「歡」劇大致說什麼呢,可以參考中文維基百科(個人雖然也有小小編輯,但是近期二十集左右的格式被人破壞之後,而且還有加入自己個人意見的新手編輯,我就不想再去攪和了),此處就不細說。

我個人認為有幾個分段點:● 原本預定的35集。

● 36~89:枝脈橫生,旁脈變主脈,最後謝祖武與洪小鈴的黃石兩家配對成功。

● 89~100:王少偉、趙虹喬的黃石兩家配對成功。

● 100~160.5(161):張宇、六月,張晨光、苗可麗的黃石兩家配對成功;坤達、朱芯儀,楊銘威、戴君竹配對成功。

「歡」劇為何我評價高呢,我主要認為有下列幾點:1.演員不過於刻意拘泥於劇本:這一點是我沒有在國內的八點檔看過的形式,能想像演員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笑場後仍繼續take鏡頭拍的嗎?這種方式老實說比較像是劇場用的方式,等於是種臨時表演,另一種想法也是個劇中劇外的角色穿梭,不僅道盡演員在戲外的好感情,同時更把這種互惠模式扮演至戲中,讓這種在其他連續劇幾乎NG的Scene反而在「歡」劇中襯托出它的喜。

近年來由於我看相聲、相聲劇、舞台表演的情況比較多,因此我更注重是這種表露於外的臨場反應的表演,不但沒有違和感,甚至有相輔相成的功效。

「歡」劇裡頭用這種方式表達最多的應該是戲精張晨光,與近年搶眼本土戲劇的苗可麗,另外像是160.5集全程參與的楊銘威(飾演強尼)以及六月等人,這種詮釋方式都是相當精采,初次演戲,而且演得那麼長戲劇的張宇也有搶眼戲碼。

2.國台語混合的佳作:近十年左右,本土戲劇在閩南語劇的著墨上形成主流,這當然是前次政黨輪替留下的特殊文化性或是政治效應,因此除了國語的偶像劇還有外銷與內銷的成分之外,國語劇幾乎消失,或是成為邊陲。

以前可以看到國台語劇混合,能看到沒有違和感的就屬文英阿姨最著名,還有美鳳姐等,其他不是不深刻就是很奇怪,但這些年來在閩南語劇形成的強打,如苗可麗等人已形成另外我們習以為常、很應該以「閩南語」發聲的演員,想想飾演劉文聰的秦楊用普通話演出國語劇,這是多麼違和的事情,況且在再次政黨輪替前,八點檔不夠本土,可以存活嗎?這時實在不得不說出另外種政黨交替的好處,也就是意識形態的抹除確實有所必要,不僅讓戲劇的多元性可以產生,同時更讓這些演員能用多元的模式出現,增加戲劇張力。

在這齣戲出現前,能想見前金鐘獎的八點檔小生張晨光會與在台灣屁屁火中飾演「公車萍」的苗可麗可以同台飆戲嗎?這近乎不可能的事情卻在這齣160.5集的戲中完整的呈現,也看到其中將可能化為可行的佳作。

3.演員多元性以及飆戲的呈現:這幾年來,可以在一個八點檔中看到多少知名演員拍戲?喔,似乎是歌手轉型來拍戲的多,或是主持節目的多,甚至,都是在三立八大出現的然後出現在民視、華視等,我們似乎看不到80年代、90年代那時風光的演員,那些演員究竟跑到哪去了?當然我們絕對不能輕視閩南語劇對台灣本土意識的提升,只是在這個底下,我們又看到了另外一種時代的犧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