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幣倍卡] 2021年你的必備卡! 海外/行動支付最高10%回饋 ... | 台新雙幣卡ptt

永豐銀行又有一張受關注信用卡,這次把雙幣信用卡(雙幣卡)重新包裝成為永豐幣倍卡, ... 但套句在PTT 上看到網友的經驗,永豐的匯率沒有很好,所以買外幣前也可以再多想 ... 你好,沒有哦,因為台新GoGo卡已經把街口繳費回饋排除掉了,謝謝 ...SkiptocontentPostpublished:2021/01/06星期三09:27PMPostCategory:人生理財局PostUpdated:本文更新於2021-03-06[信用卡揪團]只要你是花旗信用卡新戶,歡迎參加我揪團活動,不用門檻拿600元再拿銀行10%新戶禮回饋(最高1000元),詳情參考此連結(~2021/6/20)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你分享給更多人SharethiscontentOpensinanewwindowOpensinanewwindowOpensinanewwindowOpensinanewwindowOpensinanewwindowOpensinanewwindow永豐銀行又有一張受關注信用卡,這次把雙幣信用卡(雙幣卡)重新包裝成為永豐幣倍卡,真的會成為2021年人人的「必備卡」呢?如果你有習慣使用行動支付或國外刷卡需求,那永豐幣倍卡最高回饋來到10%,你一定要好好研究一番雖然現在不能出國血拼,但是幣倍卡的ApplePay、GooglePay、LINEPay的行動支付,讓你在國內刷出最高9%現金回饋,2021年門檻也非常低,讓本文幫大家好好解析一下永豐銀行的幣倍卡優缺點,告訴你這張卡背後你該注意事項文章目錄幣倍卡現金回饋制度(~2021/6/30)幣倍卡會員制度:懂匯、超匯外幣存款門檻計算方法說明幣倍卡優勢:行動支付最高10%回饋街口不在行動支付中繳費通通被排除雖然懂匯門檻變低但消費額度變低幣倍卡優勢:外幣交易(海外交易)注意:幣倍卡仍需國外交易手續費非卡別外幣(美/日/歐)亦會使用該外幣扣款注意:外幣扣款時可能造成存款歸零而不達門檻外幣消費2021年放寬標準永豐的外幣價格評價不一永豐幣倍卡其他優惠線上換匯最高減6分(~2021/3/31)臨櫃存提匯手續費5折(最低50元)(~2020/12/31)*已結束*幣倍卡年費與新戶禮幣倍卡最佳申請次序幣倍卡現金回饋制度(~2021/6/30)要參與幣倍卡的現金回饋,你必須要:使用電子帳單或行動帳單(手機簡訊帳單)綁定永豐的台外幣帳戶進行自動扣款建議上述永豐帳戶使用大戶數位帳戶,因為回饋可以再+1%接下來就是困難的地方,因為回饋機制有點複雜,所以我們用下面的表格和圖片來說明一下:會員等級懂匯超匯外幣門檻等值台幣1元以上等值台幣10萬以上國內回饋2%3%資格加碼上限600元刷6萬內1500元刷7萬5千行動支付(AP/GP/LP)2%+6%3%+6%特選通路上限600+300元5千內8%6萬內2%1500+600元1萬元內9%7萬5千內3%國外3%+6%4%+6%國外回饋上限600+300元5千內9%6萬內3%1500+600元1萬元內10%7萬5千內4%幣倍卡會員制度:懂匯、超匯不知道是不是永豐偷學玉山的作法,現在幣倍卡也引進會員制度,如果你要拿到10%更高的回饋,那你必須要先滿足銀行會員等級,但是在2021年制度也變簡單,而且門檻也變低了哦~如果你滿足下述條件(三選一),就可以升等到其他Level台外幣帳戶間換匯單筆金額外幣存款月平均餘額臨櫃投保外幣保單月扣繳單筆金額其中等值台幣1元可以升等到懂匯、等值台幣10萬可以升等到超匯,沒有錯,今年門檻就是這麼低,最簡單方式就是Item2,只要你有買外幣放在帳戶中,就可以順利達成懂匯等級永豐外幣購買單次最低為新台幣100元起跳,所以你想買台幣1元的外幣還真的辦不到外幣存款門檻計算方法說明外幣存款門檻的計算是以月份來做計算,也是當月的1日至31日,若你符合資格那你該月的信用卡帳單就可以依你符合等級來計算,但請注意,信用卡帳單可能是跨月,所以你刷卡時請計算好例如,我的信用卡帳單的結帳日是在14日,所以我4月份的帳單是從3/15~4/14日,那只要我外幣存款在4/1~4/30日滿足門檻,那我在3/15~4/14的消費都可以滿足要求。

注意到了嗎?這一點還不錯,因為你是先刷卡,後面才算門檻因此如果你發現這個月有海外或行動支付消費時,你就可以在月底前補足差額部份,But~~~~世界也沒有這麼美好,因為我推薦的item2是用平均餘額計算,也就是如果你是最後幾天才放進去的話,那該天的餘額權重可能只有1/30例如,我4/1~4/14日有餘額1,000元美金,那如果我要達到10萬元台幣的門檻,我還要存多少進去呢?為了簡單計算,我們以1美金=30元台幣來計算(實際計算以永豐當月最後一個營業日收盤價匯率)所以你的每日餘額總合需為:10萬台幣×30天=300萬台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