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 | 電纜線種類

電纜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7年11月29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此條目內容疑欠準確,有待查證。

(2012年11月12日)請在討論頁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若此條目仍有爭議及準確度欠佳,會被提出存廢討論。

電纜內部示意圖電纜與銅製電線電纜,是連接兩個設備傳輸電信號的組件,由兩條或更多的導線粘合、扭曲或編織在一起形成。

電纜的用途廣泛並且每個用途都需特製,它的功能大至傳輸電能、電信號和實現電磁能轉換的線材產品。

電力纜通常由傳輸電力或電信號的纜芯和起到保護、絕緣作用的護套組成。

只含有一條纜芯且直徑較細的電纜通常被稱為電線。

而沒有絕緣護套的電線,被稱為裸線。

電纜中的纜芯由導電性能良好的金屬材料製成,通常使用導電性能良好的銅或成本較低的鋁。

1836年世界上製造出第一根銅線外用橡皮帶包紮的低電壓(600伏特以下)電力用電線。

目錄1歷史2電纜用金屬材料3應用類別4種類5相關組織與標準6參見7參考文獻8外部連結歷史[編輯]一、發現「電」可沿金屬線傳輸(1800年前)公元前500年,希臘泰勒斯發現摩擦生電。

1729年,英國人格雷發現「電」可以沿金屬線傳輸,人類有了「導體」的概念。

1740年,法國的德札古利埃規定了導體與絕緣的定義。

1744年,德國人溫克勒用電線把放電火花傳輸到遠距離,宣告了電線的誕生。

1752年,美國人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並用電線接地,這是電線的首次實用化。

1799年,義大利人伏特發明電池,獲得了持續電流。

二、「電報機」的發明推動了電報電纜的研發、應用(1875年前)十九世紀初,丹麥的奧斯特、英國的法拉第、德國的歐姆、美國的亨利等大批歐美物理學家不斷發現和創立了現代電學、電磁學的許多基礎理論,為今後的電力、信息傳輸打開了閘門。

1833年,高斯和韋伯製成了第一部電磁指針電報機,用於1公里長的線路上,用了6年。

1835年,美國莫爾斯發明了有線電報機,促進了通信電纜的發展。

1839年,庫克、惠斯登在倫敦建成了第一條21公里長的電報線路。

1841年紐約港敷設了橡皮絕緣的海底電報電纜。

1851年,英國敷設了穿越英吉利海峽的海底電纜。

此後,歐美各國競相發展;二三十年間,電報電纜幾乎遍連各國的主要大城市。

至1920年,英國建成了連接大英國協各國、環繞世界的電報電纜網,引發了美、日等國敷設海底電報電纜的高潮。

1871年,英國大東公司在中國上海與日本長崎之間敷設了橡皮絕緣海底電報電纜。

三、線纜產品在三大領域遍地開花(1980年前)(一)電磁線1875年,美國人亨利取得了第一個絕緣漆和纖維專利。

美國GE公司在1902年製成醋酸纖維漆包線;1909年製成油性漆包線;1925年製成聚乙烯醇縮甲醛線;1938年發明了縮醛漆包線;1954年發明了聚酯漆包線。

日本在1939年開發了玻璃漆包線;1954年製成了矽酮漆包線。

德國在1940年製成了聚氨酯漆包線。

美國道奇公司在1951年發明了自粘性漆包線;1963年製成了複合漆包線。

美國杜邦公司在1957年發明了丙烯酸漆包線;1961年製成聚酯亞胺漆包線和聚醯亞胺漆包線;1964年製成聚醯胺-醯亞胺漆包線。

上海電纜研究所在1966年製成聚醯亞胺漆包線;1970年製成聚醯胺-醯亞胺漆包線。

(二)通信電纜1876年,美國貝爾發明有線電話機,美國製造市內通信電纜。

1878年,美國在紐約與波士頓之間開通了第一條長途話纜線路。

1889年美國WE公司開始大批量生產紙帶繞包絕緣鉛包市內通信電纜。

1891年英法海峽敷設最早的海底話纜。

1898年英國在倫敦與伯明罕之間敷設了一條長達46公里的19個四線組成的長途通信電纜;用至1938年又改為載波通信。

1921年,美國與古巴間敷設了第一條同軸海底話纜。

1932年,英國與比利時之間敷設了第一條載波傳輸的海底同軸電纜。

1936年,德國製造寬帶同軸電纜用以傳輸電視。

1939年,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