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A 線的「加權概念」 | 加權移動平均

WMA(加權移動平均線)是最常用的平均線之一,可說是由SMA線改良而成,目的是解決傳統SMA線的滯後問題。

其「加權概念」,較重視愈新K線的收市價, ...WMA線的「加權概念」早前文章介紹平均線的時候已提及WMA線(加權移動平均線),它是最常用的平均線之一,可說是由SMA線改良而成。

WMA是誰改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改良SMA的原因,到底SMA的缺點是什麼?為何要加以設計成WMA線呢?大家已知道SMA線是計算指定時期內每一支K線收市價的平均值,由於它會不斷向前一支K線計算,所以被稱為移動平均,這在早前講解參數的文章中已詳細解釋。

而SMA線計算方法的好處是,不會因為價格突然出現大升大跌市況,便誤判出現利好或利淡訊號。

大家可參考下面的意想圖。

假設黑線是SMA10,即是以最近十支K線計算:假設前八支K線的價格都是窄幅升跌,即使突然出現一兩支大升的K線,SMA線都不會立即感受到大量買盤、強大造好的力量出現,因為它是以整個時期內的平均值計算,它會被前八支K線的收市價牽制,令它意識不到最新大升的市況,其好處當然是會較平滑,不會亂出訊號;但相反,這樣的計算方式,令SMA線具有滯後問題,因為它會被較舊的K線影響計算,即使意識到有利好訊號,到時的市況也許早已上升了一段時間。

「加權概念」的作用所以WMA線把「加權概念」加入公式,嘗試解決傳統SMA線的滯後問題。

SMA線是計算指定時期內每一支K線收市價的平均值,而WMA擁有「加權概念」,會較重視愈新K線的收市價,而較輕視愈舊K線的收市價。

要理解「加權概念」,首先要從WMA線的公式著手,但這部分有少許複雜,我會盡量化繁為簡去解釋。

WMA線同樣需要設定參數,假設我們套用5,即WMA5,意思是取最近五支K線收市價去計算。

由於WMA線會重視較新價格,輕視較舊價格,所以會替每個價格乘以一個百份比,以設定一個比重,愈新價格所佔比重愈大,愈舊價格所佔比重愈小。

WMA比重分配的計算方法假設是WMA5,最新的價格就乘以五;之前一個價格,就乘以四;再之前的價格,就乘以三;其次的價格就乘以二;最後的就乘以一。

然後把所有結果加總,其總和就是最近五個收市價的總值,然後我們要知道其平均值,所以把它們除開,除以多少呢?就是十五,因為是以「五份+四份+三份+兩份+一份」計算。

除以十五之後,就是最新一支K線的WMA數值。

以實際例子解釋,會較易理解。

下圖是日K圖配WMA5。

若要計算最新一支K線的WMA5,就要取最近五支K線計算平均值。

最新的收市價是26390,就把這個數乘以五;前一支收市價是26387,就乘以四;前兩支的收市價是26097,就乘以三;前三支的收市價是25970,就乘以二;到最後這支,收市價25517,就乘以一。

把所有結果加總,便是這五支收市價的總值,然後除以十五,得出26216.4,就是最新這支K線的WMA數值。

若果不用WMA5,而以WMA3代替的話,計算方式亦差不多。

最新一支乘以三;前一支乘以二;最後這支乘以一,把所有結果加總便得出這三支K線的總值,但今次並不是除以十五,而是除以六,因為這次是以「三份+兩份+一份」計算。

最後,會得出26340.17這個結果,就是最新這支K線的WMA數值。

藉由深化學習,提升Trading水平為何我們這次會剖析公式以講解加權概念呢?正如之前所提及,若要知道WMA線比SMA線有什麼優勢,WMA線有什麼特性,知道這個「What」,便算是一個好的新手:但如果要進步,成為進階Trader,就須要知道「Why」,為何它會擁有這個優勢。

我們要知道當中原因,不能人云亦云,要知道它的好處是什麼,為何擁有這個優勢。

若要明白WMA線何以有加權概念,便要先理解其公式。

重點是它為每一個收市價設定比重,減低較舊價格的影響力,側重較新的市況。

我們要理解WMA線著重較新價格走勢,會比較貼市,能夠舒緩指標滯後的問題,但相反,它會因為突然一兩支大升大跌的K線,而頻頻發出利好利淡訊號。

相對上,會比較敏感,所以WMA不一定比SMA好,須視乎個人的策略需要,然後加以配合。

所以本文不是要證明WMA比SMA好,而是想讓大家學習「加權概念」。

本文的免費影片教學版本:加權移動平均線參數技術指標投資教學滯後簡單移動平均線PreviousPost五分鐘學懂解讀「保力加通道」技術指標介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