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效應 | 期貨槓桿原理

3、複合杠桿是指由於固定生產經營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編輯]. 期貨中的杠桿效應. 期貨中的杠桿 ...杠桿效應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杠桿效應(Leverageeffect)目錄1財務中的杠桿效應2期貨中的杠桿效應3權證中的杠桿效應4外匯交易中的杠桿效應5相關條目[編輯]財務中的杠桿效應  財務中的杠桿效應,即財務杠桿效應,是指由於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

也就是指在企業運用負債籌資方式(如銀行借款、發行債券、優先股)時所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

由於利息費用、優先股股利等財務費用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股普通股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將相對減少,從而給投資者帶來額外的好處。

  財務中的杠桿效應,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複合杠桿三種形式。

  1、經營杠桿是指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2、財務杠桿是指由於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杠桿效應。

  3、複合杠桿是指由於固定生產經營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編輯]期貨中的杠桿效應  期貨中的杠桿效應是期貨交易的原始機制,即保證金制度。

“杠桿效應”使投資者可交易金額被放大的同時,也使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加大了很多倍。

  假設一個交易者一筆5萬元的資金用於股票或者現貨交易,交易者的風險只是價值5萬元的股票或者貨物所帶來的。

如果5萬元的資金全部用於股指期貨交易,交易者承擔的風險就是價值50萬左右的股票或貨物所帶來的,這就使風險放大了十倍左右,當然相應得利潤也放大了十倍。

應該說,這既是股指期貨交易的根本風險來源,也是股指期貨交易的魅力所在。

[編輯]權證中的杠桿效應  權證的杠桿效應是由權證產品特性所決定的。

  假設標的股票目前價格為10元,標的股票認股權證執行價格為12元,認股權證市價(假設權證兌換比例為1:1)為0.5元。

投資者如果購買一張認股權證,相當於用0.5元的代價來投資12元的標的股票,如果今後標的股票上漲到15元,則其報酬率(不考慮交易成本)為:  投資認股權證報酬率=(15-12-0.5)/0.5=500%  若投資者直接投資標的股票,則其報酬率=(15-10)/10=50%  由於權證具有杠桿效應,如果投資人對標的資產後市走勢判斷正確,則權證投資回報率往往會遠高於標的資產的投資回報率。

反之,則權證投資將血本無歸。

當然,投資者如果將原本買入標的資產的數量,改為以買入標的資產認購權證的方式買入同樣的數量,其餘部分則以現金方式持有,則風險是較小的,因為投資者最大損失是並不太高的權利金。

[編輯]外匯交易中的杠桿效應  外匯交易的杠桿效應在國內也相當普遍,交易者只付出1%至10%的保證金,就可進行10至100倍額度的交易。

更甚者保證金低至0.5%,進行高達200倍額度的交易。

由於杠桿式外匯交易對投資者的資金要求甚低,可以無限期持有頭寸;加上交易方式靈活,吸引了不少投資者。

由於亞洲市場、歐洲市場、美洲市場因時間差的關係,連成了一個全天24小時連續作業的全球外匯市場。

不管投資者本人在哪裡,他都可以參與任何市場、任何時間的買賣,外匯市場是一個沒有時間和空間障礙的市場。

  杠桿式外匯交易看似本小利大,實質屬於一種高風險的金融杠桿交易工具。

由於按金交易的參與者只支付一個很小比例的保證金,外匯價格的正常波動都被放大幾倍甚至幾十倍,這種高風險帶來的回報和虧損十分驚人。

另一方面,國際外匯市場的日成交金額可以達1萬億美元以上,眾多的國際金融機構和基金參與其中。

各國經濟政策隨時變化,各種突發性事件時有發生,這些都可能成為導致匯率大幅度波動的原因。

大機構雇用大量人力資源,從各種渠道獲得第一手信息,投資團隊實時運用分析結果買賣圖利。

  杠桿式外匯交易保證金的金額雖小,但實際動用的資金卻十分龐大,而且外匯價每日的波幅又很大,如果投資者在判斷外匯走勢方面失誤,就很容易全軍覆沒。

一旦遇上意料之外的市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