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勢細節分析技巧: 閱讀摘要-2 @ 麻醫操盤手:: 隨意窩Xuite日誌 | 盤勢分析技巧

第二章常用的盤勢細節分析技巧一, 看盤看什麼? 1.盤勢細節分析的基礎是看盤, 起步階段的重點是''即時行情圖'', 其包括''走勢'', 以及較少被注意的''掛單''以及''成交 ...麻醫操盤手面對金融市場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402111121盤勢細節分析技巧:閱讀摘要-2?閱讀摘要第二章常用的盤勢細節分析技巧一,看盤看什麼?1.盤勢細節分析的基礎是看盤,起步階段的重點是''即時行情圖'',其包括''走勢'',以及較少被注意的''掛單''以及''成交回報'',而掛單是盤勢細節分析的出發點2.對於投資人來說,最原始的資料才是最重要的,而能取得的最原始資料就是''靜態掛單'',其中分買進掛單與賣出掛單;另有''動態掛單''無法看到,因動態掛單到交易所有一部份與靜態掛單撮合成交,另一部分成為靜態掛單;也許全部成交,也許全部成為靜態掛單3.掛單變化的原因:a.掛單撤銷b.增加新掛單c.掛單數量在交易之後發生變化 二,注意連續性變動1.掛單變動或成交都是交易細節,但大部分不需關心,真正要注意的是非自然交易的細節,也就是主力有可能參與的交易細節2.主力干預股價的行為稱為''運作'',不同階段主力運作股價的目的不同:建倉時希望市場出現更多拋盤,從而使股價下跌降低建倉成本,推升股價以及出貨過程中,則希望市場更多買單進場3.主力運作基本上是要''引導市場'',起碼要讓市場認為股價將要發生變化,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靠''連續''進行一定數量的交易;除了主力之外,一些單次大單的交易者也會出現多次交易4.市場單子分成三類:主力的單子,單次大單,市場自然交易的散單(不一定是散戶單,而是指沒有連續性操作特性的單子,或是不惑影響市場的單子) 三,了解掛單的對稱性1.掛單經常變動,但有些特性不會變,最主要就是''對稱性'':買方掛單與賣方掛單在個別的數量總和應該''差不多'',至少在數量級上應該相同,比如上/下掛單都呈現兩位數,注意是''定性''而不定量2.若交易完全真實,掛單也完全來自市場,那麼掛單的型態一定是對稱的,也就是自然交易的掛單型態  上圖買賣五檔掛單出現了未對稱,特別是在買方掛單價位27.5與27.4四,追蹤小單的真實性1.主力掛單會使人無法真正了解市場的交易狀態,因為其交易行為不代表真實的市場買賣意願,其目的可能只是做給市場看2.主力參與的結果只能單向增加成交量,或是增加掛單,而因為零星的單子不會引起市場注意,所以主力很少會用幾張小單來干預股價,實際上小單也無法干預,故盤面上的小單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市場的單子3.交易清淡時,主力若沒有大規模干預股價的計畫,有時候主力會用小單來營造市場自然交易的假象 五,要重視周轉率1.周轉率的高低和高低變化與主力資金的介入有密切關係2.周轉率明顯提升時,在排除大盤暴漲暴跌的情況後,則有兩種可能:a.個股在消息面影響下,受到市場短線資金衝擊;b.主力運作的結果3.周轉率變化的特徵,初步結論如下  a.特徵(1):周轉率激增,股價波動不大,大盤變化不大     --此狀況出現頻率不低,顯示有大量的籌碼在較小的區域裡做周轉,屬於非自        然交易,結論簡單,有一批單子約定在此價位周轉     --可能性:i內線交易,ii大單鎖倉,iii大單退出        --大單鎖倉可能是公私募基金或法人或個人大戶, 倉位轉移通常有約定,比           如時間或價格, 這樣做可以減輕主力資金壓力,有或是其他交易的一部分           比如相互鎖倉    b.特徵(2):股價大幅上漲後周轉率回落,接著股價隨大盤波動     --表面上雖是隨波逐流,但其實已經是在上漲的基礎上隨大盤波動     --可能是主力推升過程中的暫時休息,隨時間推移,股價還會有走強大盤的機        會   c.特徵(3):連續多日周轉率始終處於高位,股價大漲遠強於大盤       ---可能i消息面影響(頻率最高),ii主力進入推升股價階段,iii主力拉高建倉4.周轉率在盤勢細節分析的初步階段還不重要,主要是用在日K線圖的研判 六,廣義的對倒1.對倒是交易中成交的買賣雙方來自同一位交易者,同時既買又賣;廣義對倒的既買又賣不是同時進行的2.常見的有:  a.漲停板對倒:主力將股價推升至漲停,然後用大單封住;除非持續觀察,否則不     會感到有明顯變化,因為主力會將買單撤下後再掛,改變排隊的次序,讓市場     的追價單成交,從而提高市場的平均持籌成本,可增加籌碼穩定度上圖是逼近漲停之前的掛單現象範例漲停之後一段時間的掛單範例,也請注意黃框區域的成交狀況  b.跌停板對倒  c.小區間震盪:某股流通盤不大,但上下五檔全都是大單,這是主力的非自然掛單     ,而主力的對手是市場的單子  d.瞬間向下砸盤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