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 | 金融業分類

金融業(financial industry)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和租賃業。

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 ...金融業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金融業(financialindustry)目錄1金融業概述2金融業的產生與發展3我國的金融業[編輯]金融業概述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和租賃業。

  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

指標性是指金融的指標數據從各個角度反映了國民經濟的整體和個體狀況,金融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壟斷性一方面是指金融業是政府嚴格控制的行業,未經中央銀行審批,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允許隨意開設金融機構;另一方面是指具體金融業務的相對壟斷性,信貸業務主要集中在四大商業銀行,證券業務主要集中在國泰、華夏、南方等全國性證券公司,保險業務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

高風險性是指金融業是巨額資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

單位和個人,其任何經營決策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

效益依賴性是指金融效益取決於國民經濟總體效益,受政策影響很大。

高負債經營性是相對於一般工商企業而言,其自有資金比率較低。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關係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

金融業的獨特地位和固有特點,使得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本國金融業的發展。

我國對此有一個認識和發展過程。

過去我國金融業發展既緩慢又不規範,經過十幾年改革,金融業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成長。

隨著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金融業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

[編輯]金融業的產生與發展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

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

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

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

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

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並對加速資本的積聚和生產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與工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256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

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後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

明朝末期錢莊(北方稱銀號)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票號、官銀錢號等其他金融機構。

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現代銀行在中國出現較晚。

鴉片戰爭以後,外國銀行開始進入中國,最早的是英國麗如銀行(1845)。

隨後又相繼設立了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即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德國的德華銀行、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俄國的華俄道勝銀行等。

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銀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

辛亥革命以後,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中國的銀行業開始有較快的發展,銀行逐步成為金融業的主體,錢莊、票號等相應退居次要地位,並逐步衰落。

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與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互為推進的。

這表明瞭金融業與工商業之間的緊密聯繫,及其對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

  現代金融業金融業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從古代社會比較單一的形式,逐步發展成多種門類的金融機構體系。

在現代金融業中,各類銀行占有主導地位。

商業銀行是現代銀行最早和最典型的形式,城市銀行、存款銀行、實業銀行、抵押銀行、信托銀行、儲蓄銀行等,雖都經營金融業務,但業務性質常有較大差異,而且,金融當局往往對它們的業務範圍有所限制。

現代商業銀行一般都綜合經營各種金融業務。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