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參加」除權息可以節稅?股利配息想合法節稅應該如何計算 ... | 除息前一天賣

方式, 不要賣股票就能參加, 除權或除息日前一天賣掉之後再買回來. 領到配息, 有, 無. 配息所得稅, 有(根據個人稅率), 無. 交易成本, 無, 一買一賣約0.5 ...Mr.Market市場先生之前市場先生分享過一篇關於除權息對股價的影響要如何計算,只要每年除權日或除息日時手上有股票,就有資格參加除權息,除權息就是公司進行一種「分配」的流程,選擇把一些留在公司也不會用到的現金(原本就屬於你),從公司的帳上轉到你的帳上(稱為配息),或是保留變成公司股本(稱為配股),而配股或配息都會對公司的市值造成影響因此也會做一個調整。

配現金股利(配息)後,對股價的調整稱為「除息」,配股票股利(配股)後,對股價的調整稱為「除權」。

除權息的概念就是一個把錢從你的左手(公司帳上)換到你的右手(你的口袋),而因為這中間有個成本就是所得稅。

可閱讀:1.什麼是除權除息?2.現金股利vs股票股利有什麼不同?到底要不要參加除權息?想節稅應該怎麼做?之前提到在每年6月到8月除權除息旺季的時候,有些人會透過放棄參加除權息,來減少隔年報稅時的稅務負擔,也稱為「棄息」。

為什麼有些人選擇不參加除權息?我們自己應該如何評估計算?以下市場先生分享如何評估的流程:參加vs不參加除權息,差在哪裡?以下提供一份簡單的表格做比較:是否參加參加除權息不參加除權息方式不要賣股票就能參加除權或除息日前一天賣掉之後再買回來領到配息有無配息所得稅有(根據個人稅率)無交易成本無一買一賣約0.5%其他成本二代健保補充費1.91%總影響低於0.1%避險成本約0.1%優點放著不用動高稅率者可以避稅缺點要被課稅需要做避險操作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舉個例子:假設有一檔股票股價是100元,今年決議配息5元假設你股息收入很高,股息適用的所得稅率是28%(以下只用現金股利做舉例,股票股利則是用每股面額10元來計算所得,所得稅課稅計算方式一樣)1.參加除權息的情況:每100元損失1.5元的稅除權息之後股價會自動除息調整成95元,而你會拿到5元的股息,總市值不變但要課稅。

假設5元的股息被扣掉28%的稅,再扣掉1.91%二代健保補充費,那最終拿到手就是3.5元,因此手上資產的總市值從原本100元,變成95+3.5=98.5元。

很多新手會誤以為領到股息會賺錢,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剛好相反,領到股息總資產價格不變而且還要被課稅。

可閱讀:股票殖利率的迷思:股票殖利率和債券殖利率或銀行定存利息完全不同二代健保補充費,目前最新規定是一次領股息超過2萬元要扣繳1.91%,這數字對整體來說影響不算太大,以5%的現金殖利率來看對個人投資總資產損失大概是0.1%,殖利率更低的股票影響就更小。

2.不參加除權息的情況:每100元損失0.5元的交易成本假設不參加除權息,必須在除權日或除息日的前一天把股票賣掉,這樣公司就不會把你視為股東。

於是你100元把股票賣掉,隔天除息後股價會自動除息調整成95元,這時你再用95元買進,剩下5元的現金你就自己拿去再買股或是留著。

一買一賣之間股票交易的手續費+交易稅約0.5%,因此你會損失這0.5元的交易成本。

可閱讀:買台股手續費如何計算?要怎麼談折扣會最好?以上兩者權衡之下,有些人就會選擇不參加除權息,因為這樣每100元就可以省下1元。

比方說你總股票資產是5000萬的情況,就可以省下50萬元的稅,差異非常的大。

不參加除權息,要注意買賣時的「避險」另外這裡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因為不參加除權息需要賣掉再買回來,這中間有一天的間隔,因此股價很可能會有波動,而且也許有可能很劇烈(隔天一堆人想回補),因此通常會需要進行「避險」的動作,最常見的方式是買進相對應的股票期貨。

股票期貨的交易成本和需求資金都極低,大約是買賣股票的10%~20%,因為不同股價的股票手續費佔的比例都不一樣,這個成本很低可以忽略不計,或是簡單當成0.1%計算就好。

當然這裡有個避險的問題,如果股票太小、沒有股票期貨可以避險,那就會有潛在的風險。

如何簡單計算評估是否參加除權息?比較的關鍵:參加除權息股息的「所得稅」,是否大於不參加除權息的「交易成本」?因為股票的交易成本比較固定就是0.5%,(股票型ETF例如0050ETF或0056ETF則是0.25%左右、債券型ETF是0.15%)以上面的例子為例,如果參加除權息每100元要損失超過0.5元的稅,不參加會比較划算,但如果每100元只要損失的稅低於0.5元,那就比手續費便宜,參加會比較划算。

計算會損失稅金,必須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