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16-03存貨成本之衡量方法 | 移動平均成本公式

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進貨總成本)÷(期初存貨數量+本期進貨 ... 物價上漲,期末存貨、淨利、所得稅之高低順序:先進先出法>移動平均法>加權 ... 在物價上升階段,若甲公司X1 年初存貨由加權平均成本公式改為先進先出成本 ...跳到主要內容會計16-03存貨成本之衡量方法取得連結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以電子郵件傳送其他應用程式12月26,201716-3.1存貨取得成本之決定存貨成本意義達到可供銷售狀態及地點所發生之必要支出。

內容1.存貨成本包含進貨價格、進貨費用、保險費、稅捐、採購、驗收、倉儲等支出。

2.認列為費用,不列入存貨成本 (1)異常損耗之原料、人工或其他製造費用。

 (2)非生產過程所必須之儲存成本。

 (3)對存貨達到目前之狀態及地點無貢獻之支出。

 (4)銷售費用。

進貨折扣商業折扣成交前的折扣不入帳,以實際成交價格入帳。

現金折扣成交後提早還款所取得的折扣,須以進貨折讓(扣)入帳。

會計處理處理方法總額法淨額法入帳金額以交易總額入帳以扣除現金折扣後淨額入帳現金折扣取得現金折扣,以進貨折讓(扣)入帳,為進貨減項未取得現金折扣,以未享折扣損失入帳,為營業外支出優點處理簡單,實務上較常用避免虛增進貨、應付帳款16-3.2成本流動假設意義假設商品流入與流出的先後順序,便於計算商品成本。

會計上的成本流動假設,不一定與商品的實際流動情形一致。

種類個別認定法(實際成本法)1.以個別商品的實際購入成本作為銷貨成本及期末存貨成本。

2.適用於不可替換之項目,及依專案計畫購買且能區隔的商品,如:汽車、珠寶等價值高、數量少的商品。

3.不適用於可替換之大量存貨,容易操縱損益。

4.成本流動假設與商品實際流動完全相符,最符合配合原則。

5.定期盤存制及永續盤存制均可採用,二者期末存貨及銷貨成本金額相等。

6.管理成本高。

先進先出法1.先買進先出售,較符合一般買賣業的商品實際流動情形。

2.物價上漲,期末存貨較高,銷貨成本較低,毛利較高,稅負較高,形成虛盈實虧。

3.物價下跌,期末存貨較低,銷貨成本較高,毛利較低,稅負較低,可以節稅。

4.從綜合損益表觀點,銷貨成本為早期成本,與現在收益較不配合。

5.從資產負債表觀點,期末存貨較接近市價,資產評價較正確。

6.定期盤存制及永續盤存制均可採用,二者期末存貨及銷貨成本金額相等。

加權平均法1.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進貨總成本)÷(期初存貨數量+本期進貨總數量)=可售商品總成本÷可售商品總數量2.期末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期末存貨數量3.銷貨成本=可售商品總額-期末存貨4.簡單客觀,不易操縱損益。

5.稅法規定,計價未經申請者,視為採用加權平均法。

6.適用於定期盤存制。

移動平均法1.平均單位成本=(帳面存貨成本+本次進貨成本)÷(帳面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進貨後結存總金額÷進貨後結存總數量2.期末存貨=平均單位成本×期末存貨數量3.每次進貨均重新計算平均單位成本,做為銷貨成本。

4.客觀明確,不易操縱損益。

5.適用於永續盤存制。

※物價上漲,期末存貨、淨利、所得稅之高低順序:先進先出法>移動平均法>加權平均法。

※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10號,自98年1月1日起,禁止採用後進先出法計算存貨成本。

16-3.3存貨計價方法之改變屬於會計政策變動,應記入追溯適用及追溯重編之影響數項目,以稅後淨額轉入未分配盈餘,列為變動當期期初未分配盈餘的調整數。

取得連結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以電子郵件傳送其他應用程式留言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會計16-03存貨成本之衡量方法-公職試題12月26,2017【選擇題】【A】01-1.雙十服裝店出售運動鞋。

1月份,運動鞋的庫存情況如下:期初存貨100雙,單價$4401月6日購買40雙,單價$5001月10日銷售50雙1月15日購買70雙,單價$6001月20日銷售100雙1月25日購買40雙,單價$700根據上述資訊,請問在永續盤存制先進先出法下,銷售商品的銷貨成本是(A)$70,000(B)$80,400(C)$64,000(D)$90,000。

銷貨成本=$440×100+$500×40+$600×10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