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股票分析 | 類股定義

第三章  股票分析  一、類股第一章第九節講授「加權股價指數」時,曾經提到「類股」一詞並已說明類股的定義,也就是將相同行業的股票歸為一類。

同類股票間互相影響是很容易理解的,而不同類股間有時也會互相影響。

這節所要討論的就是各類股的特性及其間的連帶關係。

A金融股 金融股在股市中屬於地位特殊的一群,首先金融業是所有產業的資金供應者,一但經營出現問題,牽連極廣。

更重要的是,金融業的股本皆較大(以前股價皆高,但現在新上市的銀行股,甚至守不住面額),由前述之加權股價指數公式可知,金融股股價之漲跌,對於大盤指數的影響較其他股票明顯,再加上同類股之互相關聯,對於加權股價指數之控制力不言即知。

因此加權指數中有所謂的「不含金融」,也就是去除金融股後計算股價指數,較能反映其他類股的情形。

不過由於對一般人而言,大盤指數仍是重要的,也就是說大盤指數對於心理面的影響大於實質面,且常被認為是一國經濟是否繁榮的一項指標,因此作手再想要造成全面搶進或是大量認賠殺出時,玩弄金融股便成了很好的方法;而政府在選舉前或是股市信心崩盤時,也常刻意拉抬金融股來創造股市上揚的幻象。

另外由於金融股的細分類不多(電子股就很多),頂多銀行、票券、壽險等,彼此間又關係密切,因此一有較大利多,常造成滿江紅的情況。

例如民國88年3月,某日政府為協助銀行打消呆帳,而宣佈調降存款準備率,當日數十支金融股盤中最高全部攻佔漲停,收盤時僅台開信託一支失守(仍上漲),當日大盤上漲三百餘點。

 B電子股   相信不論您有沒有接觸股市,應該常在報紙獲電視上看到“電子股”這個名詞。

由產業面看,我國目前已是全球個人電腦最大生產國,電子業產值也躍居全球第三,成為我國最大出口產業。

加上電子業的高獲利及高成長性,使其成為熱門類股,甚至只要電子股所佔成交值百分比低於五十,就算本日電子股弱勢。

分析電子股的思考邏輯易於多數類股,以下是其特性:1. 產品變化快速,若無研發能力的廠商易遭淘汰,故選股一注意廠商的研製能力(OEM廠商較特別,因以代工為主,故注重產品水準)。

2. 股本小,較注重本業。

相較於金融股,電子股的股本很少超過百億;至於注重本業這方面,原本電子股不像其他類股看重轉投資事業,但近來有些經營者(多為非專業人士)做了錯誤的轉投資,造成八十八年以來電子股地雷不斷,選股時一謹慎分析財務報表等。

3. 獲利高,本益比(參見本章“獲利能力”一節)低。

電子股非原料或市場導向,機器搬遷容易,故選擇高人力素質及低人員成本的廠房所在地並不困難;加上其為高專業技術密集度及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高獲利於目前及易達成。

電子個股最高年獲利甚至可達每股近二十元(注意,股票面額只有十元),相對於如此高的獲利,上百元的股價通常只造成不到平均值二十倍的本益比。

附帶一提,電子股的產業景氣有一重要指標:「B/B值」,它是北美地區半導體前三個月的平均訂貨金額(Book)除以出貨金額(Bill)的比值,每月月底由美國半導體協會公佈,當比值大於1時,表示半導體訂貨金額大於出貨金額,顯示市場需求強;反之則景氣較弱。

但除觀察比值外,尚需觀察實際金額,否則會失真。

 C營建股        營建業是一特殊的產業,它投資大、賺多賠多的特性,造就了許多大起大落的企業家和投資人。

台灣早年地價低廉,民國七十年代,經濟起飛後,房價曾迅速飆漲,雖說是反映都市地區人口激增,在物以稀為貴的前提下,房價自然上漲,但其漲幅之不合理,建商的炒作以及官商勾結畢竟難辭其咎。

如此一來便造成了許多爆發的地主與建商,更創造了一時的經濟榮景,但目前房價貴到大家買不起,再加上汐止水患,空屋率大增,建商不只血本無歸,長期下來積壓的利息,更成了無比沉重的負擔,尤其當初透過不當管道超貸者,傳出財務危機後,牽連之廣,更是可怕,甚至貸款銀行股價都受到影響。

這一切本應只是建商自作自受的結果,但近日上市建設公司一連串的跳票事件,卻傷害了許多投資人。

但這並不是說要您避開營建股,其實在營建股中,有許多本質不錯,只是受到同業股價拖累,而目前股價處於低檔者,反而是很適合買進的,惟為了避免買到地雷股,投資人在決定買進某支營建股前,可注意其推案量、銷售狀況、滯銷產品分布區域等相關條件。

在買入之後,賺的滿意就跑,不要妄想有像昔日電子股一樣,抱個一年長一倍的情形:若是股價一段時間內沒有太大的起色,不妨在不手續費情況下出脫,尋找下一個目標;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