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 | 貨幣

貨幣,又稱金錢,簡稱錢,是为了提高交易效率而用于交换的中介商品。

货币有多种形式,如贝壳粮食等自然物、金属纸张等加工品、银行卡信用卡等磁条卡、移动 ...貨幣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錢」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錢(消歧義)」。

  「金錢」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香港地名,請見「金錢(香港)」。

歐元紙幣貨幣,又稱金錢,簡稱錢,是為了提高交易效率而用於交換的中介商品。

貨幣有多種形式,如貝殼糧食等自然物、金屬紙張等加工品、銀行卡信用卡等磁條卡、行動支付加密貨幣等APP[1]。

貨幣的屬性因經濟體系的興衰而不斷演變,如禮物經濟的興起衍生出實物貨幣;商品經濟的興起衍生出金屬貨幣;金權經濟的興起衍生出金屬代用貨幣[2]和信用貨幣;共享經濟的興起衍生出超主權貨幣[3]。

[4][5][6]貨幣價值由在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效率決定。

[7][8][9]人們在不同經濟環境中,可能在不同的媒介商品上達成共識。

可以是貴金屬乃至於一般金屬,也可以是有價值的民生必需品,例如,戰國時期楚國的泥質金餅[10],羅馬帝國的軍中食鹽,現在美國監獄中的香菸貨幣[11],這一點使得學術界對貨幣的定義有爭議。

有人提出兩種定義方法。

歸納法,根據貨幣的顯著特徵下定義;實證法,通過實證方法來研究各種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進而規定不同層次的貨幣。

[12]商品經濟中,貨幣是主權國家或者經濟體內部衡量物資與服務價值(物價)的指標,也是償還債務的特殊商品[13][14][15]。

 貨幣還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工具[16][17]。

網際網路時代,基於某些貨幣,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得到應用[18][19][20][21]。

貨幣包括流通貨幣,尤其是合法的通貨,也包括各種儲蓄存款,在現代經濟領域,貨幣的領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實體通貨方式顯示,即實際應用的紙幣或硬幣(例如早期使用的金銀本位貨幣,或今日常見的「紙幣」交易型態),記帳系統和電腦網路流行後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電子貨幣(第三方支付或信用卡)。

貨幣區是指流通並使用某一種單一的貨幣的國家或地區。

不同的貨幣區之間在互相兌換貨幣時,需要引入匯率的概念。

目錄1簡介2歷史3分類4貨幣的功能4.1交易媒介4.2記賬單位4.3延期支付的標準5貨幣與宏觀經濟6貨幣防偽7貨幣發行準備制度8參見9相關內容10參考文獻11外部連結簡介[編輯]古中國的刀錢、布錢與孔方錢通常,每個國家都只使用唯一的貨幣。

貨幣由當局的中央銀行機構強制發行和控制,中央銀行有權決定本國貨幣的面值和發行量,但無權決定貨幣的市場購買力。

不過也存在例外,亦即多個國家可以使用同一種貨幣。

例在歐盟國家通用的歐元,在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西非法郎,以及在19世紀的拉丁貨幣同盟,名稱不同但能在聯盟內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貨幣。

一個國家可以選擇別國的貨幣作為法定流通貨幣,比如,巴拿馬選擇美元作為法定貨幣。

不同國家的貨幣還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國、盧森堡和比利時使用歐元之前與瑞士的貨幣都叫法郎。

有時因為特殊原因,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自治實體可能也會發行不同版本的貨幣,例如在英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或甚至偏遠離島的澤西島、根西島都擁有各自發行的不同版本英鎊,並且互相可在英國境內的其他地區交易,但唯有英格蘭英鎊才是國際承認的交易貨幣,其他版本的英鎊在英國境外可能會被拒絕收受。

基於歷史等因素,兩岸四地有各自的貨幣政策,中國大陸地區法定貨幣是人民幣,港澳地區因為實行一國兩制,根據基本法發行各自的貨幣,香港法定貨幣是港元,澳門法定貨幣是澳門元;港元直接與美元掛鉤,澳門元直接與港元掛鉤,間接與美元掛鉤。

另外中華民國所統治的台澎金馬地區則使用新台幣。

每個基本貨幣單位通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輔幣。

最常用的比例是輔幣為主幣的1/100,比如,100分=1元。

在法國大革命推廣公制以前,歐洲歷史上曾經長期採用1/20/240進制,例如在英國,1英鎊等於20先令、240便士;法國的情況是12個但尼爾(denier)為1蘇(Sol),20個蘇為1里弗爾(livre,又稱鋰)。

1:7、1:14、1:25、1:10、1:1000以及其他進位制也曾被使用。

有的國家的貨幣沒有輔幣,或者雖然有輔幣,但是由於幣值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