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行銷案例分析: 快速竄升的電商巨頭—Shopee | 電商案例分析

靠內容行銷逆向操作—B2B2C品牌策略:. 今天就要來為大家分析,電商界竄升速度令人為之喪膽的Shopee,是如何C2C跳到B2B2C,並透過內容行銷提高營收的!TableofContents靠內容行銷逆向操作—B2B2C品牌策略:企業簡介:內容行銷策略&行銷漏斗分析內容行銷成效(量化分析)使用者經驗(質性分析)總結內容行銷顧問諮詢靠內容行銷逆向操作—B2B2C品牌策略:今天就要來為大家分析,電商界竄升速度令人為之喪膽的Shopee,是如何C2C跳到B2B2C,並透過內容行銷提高營收的!進階閱讀:不知道如何抓消費者心嗎?試試看人物誌(Persona)吧!企業簡介:創業初衷-女兒的一句話「不受時、空間的拘束,以社群發散讓大家自由購物」,伴隨這樣的創辦理念及女兒的願望–「我很想念淘寶」,李小冬的sea集團,踏上了電商平台,建立起「蝦巨頭」。

快速成長下的難題在創立時察覺到「移動端」正取代PC成為主流,蝦巨頭以原生「行動優勢」直接搭上行動熱潮!2015到2016是蝦皮最重要的學習階段,為了摸索台灣消費者習慣,蝦皮在第一階段巨資廣告投放,以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快速創造記憶點。

透過最大功臣—黑貓宅急便免運,蝦皮在第二階段突破100萬使用人次,並在2018年初時,將APP下載量推高到1300萬次!比起tokopedia、Lazada等區域對手,Shopee晚了數年才開始營運,也因此蝦皮選擇迴避傳統PC,利用行動APP讓平台更具效率。

良好的階段性鋪陳讓Shopee在兩年內追上現存10年的電商巨頭們,但這也代表競爭對手發展5到8年後才遇到瓶頸!這個重擔現在換落在Shopee上了。

各方探索,定位品牌走向蝦皮以往的策略奠基在優惠碼上,以長遠角度來看,消費者購買商品只是因為有甜頭可嘗,而非鍾愛品牌。

因此,蝦皮開始正常經營,取消手續費0.5%及信用卡1.5%優惠,並保留其他優惠。

此外,蝦皮將「蝦皮拍賣」與「蝦皮商城」在APP上結合變成「蝦皮購物」,目的是為了模糊界線,將當時800萬拍賣用戶整合,導向商城購買高單價商品。

下一步,蝦皮先在印尼推出了第一個超級品牌日,並與P&G合作打造後續70個超級品牌日;而在2019年時,蝦皮邀請了CristianoRonaldo擔任品牌大使,反差的合作影片儘管評價兩極,但確實為官方推特在短時間增加1,100萬次觀看數。

透過在FB粉專推出以「大人的100種煩惱」的構想Banner活動,蝦皮進一步融入消費者日常生活。

此外,蝦皮也與東區知名飲料店—SOMA合作,創造線下主題店,提供蝦皮系列餐飲。

配合異業活動策劃,蝦皮成功為自己的品牌打造了「蝦皮,無所不在」的形象!進階閱讀:品牌定位是什麼?5個步驟快速搞定品牌定位!內容行銷策略&行銷漏斗分析蝦皮在內容行銷策略上接觸的TA主要以15至35歲為主,但其部落格—蝦品輯(ShopeeTrend)的內容包含:政治、英語教學、旅遊健身、3C產品、星座愛情等等,可說是包羅萬象。

不難看出蝦皮想將觸及年齡層往上提高,並盡可能吸引有多元興趣的TA。

這也體現了品牌形象:「蝦皮無所不在」。

這邊我們利用行銷漏斗進行階段性分析:察覺階段蝦皮的企業部落格—蝦品輯,利用接地氣、貼合時事的方式,將內容行銷做得非常到位!當搜尋「口罩正確戴法」、「口罩分類教學」、「口罩怎麼收?」時,蝦品輯的文章分別出現在Google排名第三位與第一位。

從此案例來看,我們不難發現蝦皮藉由部落格,利用時事關鍵字吸引全年齡TA,初步讓「知識訪客」察覺品牌,並轉變為「潛在消費者」。

認知階段這邊我們將蝦皮建立品牌形象的管道分為兩類,分別為官網及社群。

1.官網—蝦皮購物品牌Logo蝦皮的PC官網呈現出的外觀設計是橘紅色的基調搭配上白色文字巧妙的營造出蝦子的感覺,顏色的使用也意涵著煮熟的蝦子,代表蝦皮不是青澀的企業,而是正在逐步成長。

網頁介面–廣告、重要公告設置UIUX的設計介面以舒適地滾動式頁面為主,而特別新品的廣告設置讓訪客滑到3分之2時才跳出,以免破壞購物體驗。

蝦皮為了加深品牌形象,在官網的大型橫幅(Banner)區塊放置「重要公告」,像是不符合動保法規定的商品將會被稽查等等,向初訪者表達:「蝦皮是重視社會議題、環保等的溫暖企業」。

優惠資訊商品紅利、蝦幣回饋、刷卡&活動、抽獎機會等等圖式(icon)成列一排,表達出:「蝦皮不吝設給予回饋,且優惠從不中斷!」高價位商品信任而在品牌專區中,Samsaung手機、Levis衣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