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最需要買這3種保險! | 老人保險比較

而這還是只有一張醫療險的比較而已,如果再加上壽險與定期壽險、意外險與終身意外險、重大疾病險與附約型的定期重疾險……這些加總起來,保費差距更大,想一 ...閱讀全文0李美虹·財經專家2019年9月10日上午8:41文:李美虹上週我們雜誌剛舉辦國內首創以「AI智能」篩選CP值最高的保障型保險頒獎典禮,獲獎保單才剛公布,晚上就有女性朋友敲Line來詢問。

年逾50歲的她說,最近剛好正在考慮加買保險,所以特別注意我們這次篩選出來的得獎保單,但看了獲獎名單後發現,她以前投保的保險公司獎項少得可憐!她說,一年期定期險看起來CP值真的很高,很適合小孩子或年輕人,但對於像她這種年紀的人,能否保證續保,反而是她很在意的地方,因為年紀越大,體況只會越差,萬一買定期險,將來隨時可能因為生病或一次意外而被保險公司拒絕續保,她對此感到擔憂。

在保險的實際層面上,年齡高低、家庭狀況,都與選擇的險種有很大不同。

對於年過50歲的人來說,如何為人生下半場做好保險規劃?壽險、失能扶助險、意外險、醫療險……選擇眾多,但礙於體況或年紀,保費也頗高,如何規劃才能把錢花在刀口上?在我認為,50歲後,保險應該只留最重要的!你一定會問:「什麼是50歲後最必要的保險?」我個人的建議是,50歲後,首重實支實付醫療險、失能扶助險(或長期照護險)和意外險這3種保險。

50後的保險需求和年輕時不同50歲過後,孩子大半逐漸長大,有的甚至已經步入社會,自己肩上的擔子減輕了不少,這時候該是替自己著想、放寬心境的時候了,只是,人生風險無處不在,50歲過後,身體開始老化,稍不注意,健康也走下坡,隨之而來的意外和疾病,都是隱憂。

若是小傷小病,有健保給付,自己再掏一點點錢出來也還好,就怕遇上重大傷病或意外,不僅動用到自己未來的退休積蓄,嚴重時還可能會連累子女,這絕非身為父母的人所樂見。

所以,在規劃保險前,我們得先設想50歲過後,以及老了會遇到的各種問題。

首先,過去我們重視的「壽險」,因為家庭責任逐漸變輕,額度已不需要太高,如果子女就業情況良好,壽險甚至可以不要,頂多只需要留一點壽險給子女做為自己未來的喪葬費用就好。

此外,50歲過後,我們更應該注意退休金的儲備問題,因此更不要花太多錢在保險上,所以,壽險絕對不是我們應該首要考慮的險種,反而是醫療保障型的險種,才是重點。

因為年過50,我們將面臨適合的保險產品減少、年齡體況因素而無法投保,或是出現總保費高過保額的尷尬窘境,例如終身醫療或重大疾病類的保險都是如此。

此時該如何取捨,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口上,建立有效的防護網,真的是一門學問。

50後的保障主要看這3大險種50歲後最需要買這3種保險1.實支實付醫療險終身醫療險對50歲以上的族群來說,保費十分昂貴,如果不是年輕時就已經先購買,那麼50歲以上的人如果想買終身醫療險,就得先惦惦自己的口袋深度,更何況買終身型醫療險,還有理賠適用性是否能跟上最新醫療趨勢的問題。

加上健保2.0制度的改變,就算開刀,住院天數也比以前減少,反而是雜費(自負額的部分)大幅增加,因此這階段更需要的是「實支實付」醫療保障。

不過,由於實支實付都是附約型的定期險,因此在購買時,必須先購買一張主約(例如壽險或以失能扶助險當主約),然後再附加定期實支險。

至於額度,我個人建議實支實付險額度要拉高到40萬左右,因為醫療科技進步,現在開刀的選擇性也增加不少,但相對地,醫療費也隨之大幅提高,例如,若是心臟開刀運用到達文西手術,起跳價就是40萬元,所幸目前政府已經開放個人最多可以買到6張實支實付險,其中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最多可以買到3張:1張是只限收據正本可理賠的,另外2張是收據副本可以理賠的實支醫療險。

傷害醫療險型的實支實付也可買到3張,因此,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與實支傷害醫療險加起來,每人最多可以買到6張。

不過,要提醒的是,實支實付醫療險張數越多,保費成本也越高,因為等於要買3張主約、3張附約,所以,如果可以用2張就達到實支實付醫療理賠上限額度達40萬~50萬,那是最好的方法。

畢竟買保險絕對不是越多越好,重點還是要看實支醫療險保單條款的保障額度與保障範圍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從「保大不保小」的風險轉嫁原則來看,實支實付可以在我們有高額醫療雜費或高額手術費支出時,填補我們的損失。

這時雜費十幾萬額度的保障,也只要一年數千元,仍在我們可負擔的財務範圍內,因此建議一定要投保,不可缺少。

2.失能扶助險無論是疾病或意外,老後最大的風險便是失智與失能。
<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