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錢為什麼不印鈔票?」孩子的耳語,可是各國政府的難題 ... | 印鈔票

央行「印鈔票」可簡單用兩個英文字母「QE」來稱呼,QE是quantitative easing的縮寫,中文叫做「量化寬鬆」。

這是中央銀行一種非常規的貨幣 ...2018/08/05,財經PhotoCredit:Depositephotos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陳怡芬鈔票,印就有了嗎?鈔票多印一點,我們能享用的物資財貨並不會跟著增加。

想要提升人類的經濟福祉,必須靠能讓生產力提高的科技發明和制度創新。

當年在銀行籌辦「小富翁理財營」的時候,孩子們最喜歡的課程就是數鈔票。

我們拿訓練新行員用的「假鈔票」(為了模擬真實鈔票,厚薄紙張花色都做得跟真的一樣),教導孩子們如何「展鈔」,即用手將鈔票展開如孔雀開屏般。

國小孩子喜歡邊玩滿手的假鈔票,邊問老師:「如果我們沒有錢,不是印鈔票就好了嗎?」中高年級孩子當然懂得錢不能亂印,印製或流通假鈔是明顯的犯法行為;但是電視新聞常出現這樣的標題「瘋狂印鈔!四大央行QE,累計已九兆美元」、「美國QE才說退場,日歐搶印鈔票」,孩子的印鈔票問題,爸爸媽媽恐怕也很難回答得出來。

認識調控貨幣的三大工具鈔票是國家的法定貨幣,民眾私下印鈔票是犯法的,而且印鈔票需要複雜的印刷和防偽技術,只有屬於國家的中央銀行才有印鈔票的權力和能力。

鈔票該印多少,也不是隨便亂喊的;中央銀行必須經過嚴謹精密的計算公式,考量國內黃金存量、外匯存底比例、實際GDP增長前景、通貨膨脹率等,才能決定鈔票印製數量。

事實上,國家「生」出錢來,不一定是靠「印的」,央行可以透過存款準備率、重貼現率及公開市場操作等三個貨幣政策工具,來調控貨幣的數量及貨幣的價格(利率)。

國家花很多精神計算該印多少鈔票,怕的就是有後遺症;央行多印鈔票最怕的就是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

原因在於,當大家手上鈔票變多時,因為市場上商品的數量仍然有限,雖然錢變多,但是人們怕買不到商品,就情願出更多的錢、拿更多的鈔票來買商品,於是推升商品的價格上漲,這就是通貨膨脹;錢變得不值錢,也就造成了「貨幣貶值」。

當一個國家的貨幣比起其他國家變得更不值錢時,一旦得向外國買入需要的資源商品時,例如石油,就必須花更多的本國鈔票。

以前去越南出差旅行回來,喜歡拿著早餐收據豪氣萬千地秀給同事看,「我花了七萬五千元吃早餐喔!」其實真正花的錢還不到新台幣一百元。

越南在一九八六年開始經濟改革,也曾躍升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可惜發展太快造成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等問題,很讓政府頭疼。

而全世界最誇張的通貨膨脹發生在非洲的辛巴威,該國的通膨率曾於二○○八年飆到嚇人的百分之五千億。

貶值最嚴重時,三.五萬兆辛巴威幣才能兌換一美元,當時的物價每天至少調高兩次,導致辛巴威幣淪為廢紙,多數人乾脆把舊鈔燒掉或丟掉。

經濟福祉無關鈔票多寡鈔票多印一點,我們能享用的物資財貨並不會跟著增加。

想要提升人類的經濟福祉,必須靠能讓生產力提高的科技發明和制度創新。

中央銀行多印鈔票或多釋出貨幣,其實在於鼓勵或逼促鈔票的持有者快快消費,以花掉手上的鈔票,讓貨幣流通到生產者手中,促進市場上財貨供給,或者有能力去投資建設創新改善。

二○○九年,政府曾發放給全國人民消費專用券(通稱「消費券」),就是為了因應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所帶給台灣的消費緊縮效應。

雖然每人平均消費券的可消費金額只有區區新台幣三千六百元,卻也讓政府多舉債新台幣八百五十八億元(以台灣總人口約二千三百萬人估算),這也是一種另類的「印鈔票」。

央行「印鈔票」可簡單用兩個英文字母「QE」來稱呼,QE是quantitativeeasing的縮寫,中文叫做「量化寬鬆」。

這是中央銀行一種非常規的貨幣政策操作,相當於間接增印鈔票。

央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向本國銀行金融同業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資金,提高實體經濟環境中的貨幣供應量,期望所有借款人都能因手上多握有鈔票而受惠,以支持整體經濟運作。

QE這麼好,美、日、歐輪番實施。

但是各國大量印鈔的結果,卻未成功如預期般將經濟導向正成長循環,反而製造了更大的貧富差距問題。

由於過多的鈔票集中到了某些特定的資產類別,例如股市和房市,已開發國家無論是股票、債券或房地產,都因大錢湧進而來到瀕臨泡沫破裂的昂貴水準。

「印鈔票」真是個令人傷腦筋的難題,連很多獲得諾貝爾獎的大經濟學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