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電 | 聯電新聞

聯電股東會通過配發現金股利1.6 元,預期全球產能欠缺持續至2023 年. 2021 年07 月07 ... 聯電6 月營收續創單月新高,打臉外資調降目標價看法. 2021 年07 月05 ...X科技新知時時更新免費訂閱電子報訂閱退訂※此電子郵件已被使用!請勾選您感興趣的類別(至少勾選一項)產業科技科技財經網路趨勢科技新知科技新品同意隱私權政策*晶圓代工廠大廠聯電今日召開年度股東會,除通過每股配發新台幣1.6元現金股利的提案外,也順利完成新任董事的選舉。

聯電總經理簡山傑指出,客戶需求依然強勁,以預估訂單狀況來看,至2021年底產能利用率都將維持滿載水位,這使得聯電將持續優化產品組合,並28奈米製程比重將增高,對平均售價有正面效益。

繼續閱讀..晶圓代工大廠聯電5日公布6月營收,金額達新台幣173.37億元,較上月微增近0.9%,但較2020年成長18.9%,續創單月歷史新高紀錄,整體第2季營收為509.05億元,較第1季成長8.1%,也同樣創下單季新高。

累計,聯電2021年上半年合併營收為980.04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加13.1%。

繼續閱讀..多年前,同為台灣「晶圓代工雙雄」,一家破釜沉舟「根留台灣」,一家大膽偷跑「西進中國」,從此走向不同的命運。

前者台積電一路以來桂冠加身承載無限光環,而後者聯電製程、技術皆不如人,無論股市或社會,接收的酸言酸語,恐怕遠高過稀落的掌聲。

繼續閱讀..針對近期外資陸續調降台股權值股,包括台積電、聯電、聯發科等企業的目標價,造成股價下跌的情況,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提醒,本來外資報告只有給投資人參考,但如果背後有政治意圖,像滙豐這次的大動作,正好是台、港關係最不好的時候,不免給人產生負面感受。

繼續閱讀..就在當前美中競爭加劇,使地緣政治壓力提升,再加上全球晶片供應短缺,衝擊到許多產業的情況下,許多國家都提到為避免過於集中的風險,在晶片製造上積極扶植國內企業,形成「去台積化」的效應。

所以,在此情況下,同為晶圓製造大廠的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為積極推銷自家的相關解決方案,即提出「全球半導體生產過度集中台灣,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威脅」的說法。

不過,對於格羅方德的說法,市場法人表示,看到台積電傳出陸續被美國、日本、甚至是歐盟等邀請前去設廠,顯見格羅方德與台積電不在同一個競爭層次上。

繼續閱讀..目前成熟的28奈米製程,因主要生產電源管理IC、圖像感測器CIS、顯示驅動IC等產品的市場需求大幅提升下,造成供應吃緊。

包括台積電南京、聯電,廈門聯芯、中心國際等都紛紛擴產,填補市場產能空缺,市場卻傳出美國緊縮對中國成熟製程設備輸出限制,各家代工廠擴產28奈米製程面臨瓶頸。

繼續閱讀..自從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宣佈重回晶圓代工市場,並成為台積電及南韓三星的競爭對手後,英特爾也開始積極尋找人才。

據媒體報導,近期英特爾分別從三星及美光尋找高層加入晶圓代工事業,期望他們為英特爾重返市場做出貢獻。

繼續閱讀..2021年5月營收全數出爐,半導體產業大力展現淡季不淡的暢旺氣勢,受惠於稼動率滿載及漲價效益,包括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5月營收皆寫下歷年最佳紀錄;而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5月營收雙率雙升,創同期高,法人預期,台灣晶圓代工四雄第二季業績有望攜手奔高。

繼續閱讀..知名晶片調研公司ICInsights做過有趣的估算,如果想追上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起碼要5年外加1兆人民幣。

繼續閱讀..外資以「不要到聚會的音樂結束才進場」為題,提醒投資人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利多都已反映,加上市場需求修正,未來股價有下降風險,將聯電投資評等調降至「落後大盤」,目標價到每股新台幣40元。

繼續閱讀..韓媒報導,因台灣IC設計及晶圓代工等兩大半導體產業領域領先,加上台灣晶圓代工業者與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密切合作,造就台灣半導體產業持續超前南韓。

繼續閱讀..8吋晶圓代工廠的供應持續緊繃,第二季台韓業者再次喊漲,漲幅不只與第一季相當,部分訂單報價更一口氣大漲50%。

繼續閱讀..美系外資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半導體晶片製造技術進步帶動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包括社群媒體、線上購物、疫情居家辦公與在家學習的宅經濟發酵,使半導體晶片需求持續,晶片荒預期到2023年前都持續下去,也會對晶圓代工產業帶來助益,使營運動能產生正面效益。

繼續閱讀..晶圓代工大廠聯電1日正式宣示,為積極響應《巴黎氣候協定》地球升溫不超過1.5°C目標,承諾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