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S 17 上路後,下一步該如何走? | IFRS17

當IFRS 17 全新會計準則的上線後,保險公司可以如何善加運用新的結果做進一步分析,而為公司帶來更大的價值?畢竟保險公司已經投入可觀的預算、資源和時間 ...SASInsightsIFRS17上路後,下一步該如何走?ThorstenHeinSASPrincipalProductMarketingManager,RiskResearchandQuantitativeSolutions當IFRS17全新會計準則的上線後,保險公司可以如何善加運用新的結果做進一步分析,而為公司帶來更大的價值?畢竟保險公司已經投入可觀的預算、資源和時間在IFRS17的解決方案、IT轉型、流程轉型、資料管理及系統整合等計畫。

那麼,您腦中很可能會浮現以下的問題:「投資這個龐大計畫能得到多少報酬?除了合規以外,還有哪些效益?」聚焦討論IFRS17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基本概念。

IFRS17的要求引發多項技術相關問題,亦即資料管理策略,包括資料蒐集、資料品質、資料儲存與歸檔、完整的系統架構設計,以及整合精算與會計流程,進而支援未來的報告流程。

這樣的導入手法稱為資料系統流程(Data,System,Process;DSP)。

許多保險公司都計畫或正在使用DSP計畫,旨在達成以下目標:.建立集中化的資料市集(DataMart).設計統一、安全、可擴充的功能性平台,以利與其他系統整合.處理轉型任務,建置管理架構,藉以自動化並整合多種營運流程這些計畫帶來人工介入較少、透明度更高、效率更高的整體營運模式,提高作業風險控管成效,並促進利害關係人之間的溝通,包括精算師、會計師和資料/系統架構師等。

詳細來說,建立集中式資料市集對保險公司有何隱含意義?有了集中式資料市集,您可以將所有資料蒐集至同一區域,讓所有企業內部及IT使用者運用相同的資料字典,並使用相同詞彙。

藉由採用統一化的分析及報告解決方案,這樣的系統可以將分析報告提供給管理階層和業務單位,有利於支援一致性分析和結果從而提升效率。

如此一來,資深管理人員可避免花費大量時間,只為了核對不同部門間同一個關鍵績效指標,卻有不同數字的落差成因。

這些情況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呢?有了集中式資料市集和統一化的分析報告解決方案,便可以將資料轉化為可行動的情報。

這樣的系統可支援經驗統計(ExperienceStudy),以利驗證精算假設(用於估算預期現金流的主要資料輸入項)、定價預測建模、優化投資組合、及進行進階分析;亦可支援投保人的行為分析,把握跨售/向上銷售的機會。

究竟高品質的資料與進階的分析能發揮哪些功能,來支援您的業務?它們具有無窮潛力!IFRS17的重點在於保險效期內的利潤認列,來自於保險公司提供投保人的保險服務利潤攤銷。

假設在理想世界中,保險精算師擁有可以預測未來的水晶球,那麼預估的CSM(合約服務邊際)攤銷數值應與實際盈餘完全相同。

然而事實上,由於營運和經驗方面的差異,加精算上假設變更等因素,實際盈餘勢必有所不同;可能比預期來得更高或更低。

因此,保險公司必須瞭解其中的誤差,並針對變動進行分析,以瞭解損益的成因。

雖然對於執行利潤分析和市場一致性隱含價值(MCEV)報告的精算師們,上述功能並非新鮮事,但將會是基於更細緻的資料層級,運用不同的方法和假設進行分析與計算。

兩者的基本原理是非常相似的。

IFRS17發揮了催化功能,有助於整合不同部門的利害關係人,共同投入產品開發與商業策略。

許多亞洲保險公司已經承保大量淨利率偏低的短期至中期儲蓄保單。

目前在IFRS4規範之下,在起保時即認列風險調整後獲利,但未來在IFRS17規範之下,利潤則是在整個保險期間分期攤銷。

在低利率環境下,可能實施更嚴格的風險資本要求,並衍生下列關鍵問題:「承保淨利率如此低的保單,真的是運用資本最好的方式嗎?」、「促進產品開發的最佳商業策略為何?」接下來就讓IFRS17的數據說明來龍去脈......在IFRS4規範下,獲利型保單在登記生效的首日就會認列風險調整後獲利。

但是在IFRS17規定的CSM制度下,IFRS利潤在起保日會設定為零,即使已創造正向的經濟價值也不例外。

CSM是獲利型保單所預設的平衡項目(balancingitem),其數值與保單生效時所預估的履約現金流量現值相當,但正負號相反。

有鑑於CSM的特徵,偏好市場一致性方法(marketconsistentapproach)的業者會追求額外的KPI,以利深入瞭解業務績效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