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好書之外》2020各大書店通路與暢銷榜觀察​ | 暢銷書 幾本

Skiptonavigation移至主內容(圖片來源:Flickr/KaarinaDillabough);本文表格製表:沈如瑩「你覺得出版這一行今年有人是開心的嗎?」某日朋友問我。

回望這一年來的風風雨雨,不需點明,答案也呼之欲出。

在整理年度資料時,這個提問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面對內外環境的變化,即使邊緣如我,也能感受到業界儘管努力更勝以往,卻似乎少了點意氣風發的自信。

這一年,你開心嗎?本文架構:一、年度數據,二、通路動態,三、排行榜觀察,四、結語一、2020年度數據2020年出版整體銷售額統計實體及數位書籍出版總額根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及銷售額統計(至2020年10月),推估全年出版總額約在187億上下,相當於10年前的一半(2010年出版總額為367.5億,為SARS後最高峰)。

與前兩年幾乎持平的數字不同,今年至10月為止,紙本書較去年同期衰退5.5%,儘管電子書大幅成長超過四成,但因基數仍小,完全無法補足紙本書的缺口。

兩者的消長也讓占比出現變化,電子書今年預估可能站上整體市場的4%。

紙本書與電子書雙月走勢分列如下:紙本書銷售額(1-10月)紙本書1-2月尚稱持平,但疫情嚴峻讓整個上半年大受影響,儘管5-6月疫情已趨緩,但未立即反映在出版端,跌幅持續超過10%。

7-8月伴隨「報復性消費」風潮和僅限實體店舖使用的「藝FUN券」補助振興,勉強回穩,至10月為止的表現接近去年同期。

電子書銷售額(1-10月)電子書延續去年的趨勢,年初時持續成長,疫情爆發後的3-4月更一舉突破億元大關,5-6月推測因疫情趨緩、國人出遊而略為回跌,但7-8月並未受到紙本書銷售排擠,仍舊因各家通路推出閱讀器、舉辦暑期促購活動而再次站上億元門檻,並於9-10月持續攀高。

書籍及雜誌零售總額至於零售端的趨勢則略有不同。

3-4月跌幅超過13%,由於電商受疫情衝擊多半較低,甚至因「宅經濟」而逆勢成長,可想見實體通路在這段期間災情之慘重。

5-6月可能因民眾已逐漸恢復正常生活,消費力已回到去年同期水準,與出版營收相較,反彈的速度較快。

7-8月推測受到「瘋國旅」出遊潮排擠,反彈程度有限,反倒是9-10月表現較為理想,回到2018年的水準。

二、通路動態不分行業別,近年實體通路面對的競爭壓力無需贅言,上半年的疫情可說加速了此一趨勢。

半年多前街上人煙蕭條的景象似乎恍如隔世,但儘管台灣在防疫上表現優異,許多人的消費習慣卻已然改變。

這股作用力持續到下半年,在網路與實體同時引爆。

今年圖書雜誌零售家數統計,至10月為止共2,059間,與去年相較仍是減少,但降幅稍歇,變動約在10間左右。

第二季以降更陸續有不少小書店開幕,這些型態各異的書店彷彿一場場不斷上演的實驗。

誠品:從實體,到數位?今年動作最多的通路非誠品莫屬。

在台灣一舉收掉包括敦南在內的9家分店,除了租約之外,與其說受疫情影響,不如說是趁機處理掉營運狀況不理想的據點。

誠品陸續發表的新計畫,包括全面更新「誠品人」APP,將以往並未明言的等級折扣制度透明化、與公家單位或商場合作開設快閃店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預計藉由「模組化」的小型店,降低深入鄉鎮開店的成本。

敦南誠品店於2020年5月結束營業(朱福銘提供)誠品自開業以來,幾乎都以都會區為經營據點,如今有心投入非都會區的經營自是好事。

但起初聽到這個消息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社區型店面來客固定,要在有限空間內讓讀者經常感受到新意,又要確實做到庫存控管,難度甚高,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人力才有可能做到,這與誠品現在的經營策略似乎背道而馳。

原來他們的概念是要將改版後的電商平台「誠品線上」作為補足實體空間的「虛擬二樓」。

姑且不論這個有點奇妙的比喻,但已醞釀數年的網站改版計畫,至少終於趕在電商廝殺愈趨白熱化的2020年底前面市。

「誠品線上」上線後,意圖以獨家商品而非光靠強勢折扣做出市場區隔,但可能受到物流全新建置尚未完善的影響,目前瀏覽時主頁顯示暫停訂購部分商品的公告。

「誠品線上」改版開站初期,主頁顯示部分商品暫停訂購的公告(翻攝自誠品線上)在誠品30週年(2019)時,董事長吳旻潔曾宣示要「做有獨立書店精神的連鎖書店」,「在供應鏈、後勤與運作上有一定的經濟規模與效益,但獨立性來自於選書、職人及活動規劃,這部分不應該是連鎖的,而是要根據在地社區規劃。

」 似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