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平均線第1章計算方式與優缺點 | 累積移動平均

一、簡單移動平均(Simple Moving Average,SMA)的計算方式. 簡單移動平均是某變數之前n個數值的未作加權算術平均,例如:10日簡單移動 ...|||簡繁轉換首頁文章留言板2017/10/25移動平均線第1章計算方式與優缺點根據<韋氏字典>的解釋,平均數是「兩個以上數量的總和,除以數量個數的結果。

」而移動平均線是每當新價格發生之後,重新計算的價格平均數。

 ※符號說明O:開盤價H:最高價L:最低價C:收盤價P:股價V:成交量t:當日(t+1:明天、t-1:昨天、…)n、m:天數(期間)MA:移動平均線 一、簡單移動平均(SimpleMovingAverage,SMA)的計算方式簡單移動平均是某變數之前n個數值的未作加權算術平均,例如:10日簡單移動平均是指前10日的股價平均數。

公式為: SMAt=(Pt+Pt-1+Pt-2+Pt-3+…+Pt-(n-1))÷n 當計算下一個數值時,須將一個新的數值加入,並同時剔除一個舊數值,而在實際計算時無需每次都重新計算,只要依下列方式計算即可: SMAt+1=SMAt+(Pt+1÷n)-(Pt-(n-1)÷n)          ┌Pt+1>Pt-(n-1)=>SMAt+1↗…>均線扣抵的觀念┼Pt+1=Pt-(n-1)=>SMAt+1→         └Pt+1<Pt-(n-1)=>SMAt+1↘ 二、加權移動平均(WeightedMovingAverage,WMA)的計算方式從統計學的觀點來看,只有標示在資料期間中點的移動平均才能正確的反映趨勢,但缺點就是訊號在時間上的落後,解決這一落後缺點的方法之一,就是加重近期資料的權值,依此方式計算的移動平均線,其方向變動的速度會敏感於簡單移動平均線。

加權移動平均是指計算平均值時將個別數據乘以不同數值。

愈近期的股價給予愈高的權重,表示愈近期的股價對目前股價的影響性愈大。

在技術分析中,n日WMA的最近期一個數值乘以n、次近的乘以n-1,如此類推,一直到1。

 WMAt=〔n×Pt+(n-1)×Pt-1+(n-2)×Pt-2+(n-3)×Pt-3+…+1×Pt-(n-1)〕÷〔n+(n-1)+(n-2)+(n-3)+…+1〕 整體來說,WMA會較SMA敏感,這時趨勢反轉的訊號是以均線的方向變動為準,而不適合採用穿越的訊號。

 三、指數移動平均(ExponentialMovingAverage,EMA)的計算方式指數移動平均是以指數式遞減加權的移動平均。

各數值的加權隨時間而指數式遞減,越近期的數據加權越重,但較舊的數據也給予一定的加權。

加權的程度以常數α決定,α數值介於0至1。

α也可用X來代表:2÷(X+1),∴若X=19=>α=0.1。

 EMAt=〔Pt+(1-α)×Pt-1+(1-α)^2×Pt-2+(1-α)^3×Pt-3+…〕÷〔1+(1-α)+(1-α)^2+(1-α)^3+…〕 理論上這是一個無窮級數,但由於(1-α)<1,各項的數值會越來越細,可以被忽略。

分母方面,若有足夠多項則其數值趨向於1/α。

亦即,EMAt=α×〔Pt+(1-α)×Pt-1+(1-α)^2×Pt-2+(1-α)^3×Pt-3+…〕。

 四、其他移動平均的計算方式除上述簡單、加權和指數移動平均外,還有階梯加權移動平均、平方係數加權移動平均以及其他的移動平均法(例如:將交易量併入計算考量),其計算方式較為複雜,暫不探討。

因簡單移動平均的使用效果並沒有比其他移動平均差,所以大致皆以簡單移動平均為主。

 圖 移動平均線一般皆以收盤價計算※圖片擷取來源:大昌證券看盤下單軟體~大昌證券寶鑽操盤家(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謝謝!) ※上述各種移動平均線的P,可以使用開盤價(O)、最高價(H)、最低價(L)、收盤價(C)、(H+L+2C)÷4…等,由投資人自行決定,只是是否具有實際操作功能則尚須驗證,一般皆以收盤價(C)計算。

 伍、移動平均線的優缺點☆優點◎移動平均線分析比較簡單,使投資者能清楚了解當前價格動向。

◎可以觀察股票的價格趨勢,不考慮股價的偶然變動,這樣可自動選擇買賣的時機。

◎移動平均線能顯示「買」、「賣」的訊號,將風險水平降低。

無論移動平均線怎樣變化,但反映買進或賣出訊號的途徑則一樣。

亦即,若股價(一定要用收盤價)向下跌破移動平均線,便是賣出訊號:反之,若股價向上突破移動平均線,便是買進訊號。

當股價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