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損回沖外銷股有利可圖 | 匯損回沖

預期隨著開始進入四月~七月的秋冬款訂單出貨旺季,營收應有機會從年減翻正,加上匯損回沖的潛在貢獻,第二季獲利將會有優異的季增、甚至年增表現。

由於 ...首頁理財周刊目錄第923期封面故事匯損回沖外銷股有利可圖分享    瀏覽人次:19302018-05-03全球股市歷經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突破三%的壓力測試後,並未來出現市場所擔心的崩跌走勢,將可稍稍紓緩負面的不確定因素。

但近期開始轉強的美元,則接棒成為影響資金移動的新變數,若美元持續走強,勢必吸引資金轉向美元資產,形成非美貨幣的貶值壓力,也將成為政府營造五二○行情的阻力。

此趨勢下的唯一受惠者,將會是先前遭受龐大匯損的外銷股,未來在匯損回沖的潛力利多支撐下,股價可望有正向反應的機會。

美國公債殖利率壓力測試後美元成資金移動新變數四月二十四日正當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飆破三%衝擊美股全面下跌之時,ETF市場資金卻未如市場原先預期進行賣股轉債的轉向操作,反而是積極買進股票型ETF(買超第一、第二名均追蹤S&P500指數),顯然市場風險偏好程度比我們想的還要高。

研判原先擔心市場資金反轉而出脫持股的投資人,一旦發現結果不如預期,可能會有回頭買回的動作,加上目前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在突破三%後開始回弱,終止連漲的慣性,預期積極的資金將有搶股市反彈的動作。

此外,賣超第一名是追蹤那斯達克指數的QQQ,市場對殖利率飆升會有這種直覺反應也不意外。

但事實上,道瓊及S&P500指數的目前本益比更高於那斯達克指數,若股市真遭遇本益比修正行情,最先該跌的也不會是那斯達克指數,不排除未來會有平反的機會。

近期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直線飆升破三%,也讓沉寂已久的美元匯率轉強,啟動新一輪資金移動的周期。

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認為,美國聯儲的QE政策,在過去製造出穩定、超低成本的資金環境,投機資金借美元買新興市場資產,成為近年流行的套利交易之一。

美國政策利率不確定性增加,零風險資金利率上揚,導致套利交易風險特性的改變,這次長債利率攀升觸發了套利盤平倉,資金脫離新興市場。

歐元弱勢進一步強化美元在今年第一季度,有大約四五○億美元流入新興市場股市債市,但是在四月迄今估計已有超過一○○億美元流失。

隨著美元資金回流美國,自然帶動美元開始轉強,當美元持續增強,形成預期心理後,美元資產更具吸引力,又將進一步加快資金回流的速度。

陶冬提醒,目前出走的資金雖多為套利交易等短期投機熱錢,聚焦於新興債市,但是如果美債利率繼續高攀,其影響可能蔓延到股市乃至實體經濟。

另一方面,美元指數的最大對手貨幣是歐元及日圓(共占近八成,其中以歐元占五成多最大),一旦殖利率差擴大,美元自然就有套利的需求。

因此,美國、德國及日本長天期殖利率差,多與美元指數呈現正相關。

尤其是日前歐洲央行的發言偏向鴿派,讓市場預期第二季開始,歐洲經濟增長力道可能不如去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進而引爆歐元走弱、美元走強的轉折。

美元若持續轉強外銷股將享匯損回沖利益隨著美元轉強,台幣也相對轉貶,對於前幾季飽受匯損之苦的外銷產業,不僅將有匯損回沖的機會,也將提升接單報價的競爭力。

就產業而言,幾乎以出口為主的電子業,將會是台幣轉貶趨勢下的最大受惠者,包括晶圓代工、NB代工、LED、被動元件、面板及手機零組件等,傳產股中的紡織、塑化及汽車零組件等也是受惠者之一。

這些出口導向的上市櫃公司,產品多以美元報價,收入以美元為主,手上美元資產比重高,連帶財報數字易受台幣匯率走勢影響。

若未來台幣進一步貶值,可預期在匯損回沖下,第二季獲利數字將有機會獲得上修,尤其第二季營運動能轉強的族群,季增幅將更為明顯,對股價將有正面的加分效果。

預期股價基期越低的個股,對此利多題材的反應也會越大,股價早已跌翻的蘋概股,或許可藉由此匯率轉變,降低第二季淡季對獲利的衝擊,創造跌深反彈的契機!百和切入新應用市場本益比將再次調升本周刊九一八期所介紹的世足賽概念股百和(9938),近期獲利也是受匯損侵蝕影響,去年第四季淨匯損約一八九一萬元,業外支出達八四○七萬元,達近兩年單季新高。

相信在今年第一季台幣對美元升值二.五%(去年第四季升值一.五%)的影響下,第一季匯損金額可能會更高,都成為第二季匯損回沖的潛在基礎。

百和另一個營運逆風,則來自一片式及四面彈的鞋面材應用出貨不如預期,今年第一季營收貢獻僅約四千萬,遠低於去年同期的一.三六億元,且因開機率低,鞋面材產品線的毛利率也轉為負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