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 | 商譽

商譽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shāng yù,英文是Goodwill,通常是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能獲得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

這是由於企業所處地理位置的優勢、或是由於 ...反饋分享複製鏈接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https://baike.baidu.hk/item/商譽/5108099複製複製成功商譽編輯鎖定商譽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shāngyù,英文是Goodwill,通常是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能獲得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

這是由於企業所處地理位置的優勢、或是由於經營效率高、歷史悠久、人員素質高等多種原因,與同行企業比較,可以獲得超額利潤。

[1]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

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

在企業合併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併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中文名商譽外文名Goodwill解    釋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相互作用人、財、物等因素目錄1商譽本質▪“三元論”▪好感價值論▪超額收益論▪總計價賬户論▪核心商譽論▪國內理解2特性分類▪商譽的特性▪商譽的分類3商譽評估4會計處理商譽商譽本質編輯商譽(Goodwill)是能使企業中的人、財、物等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種“最佳狀態”的客觀存在。

商譽“三元論”商譽的“三元論”:關於商譽的本質,比較權威的觀點當屬美國當代著名會計理論學家亨德里克森在其專著《會計理論》中介紹的三個論點,即好感價值論、超額收益論和總計價賬户論。

這三個論點稱作商譽的“三元論”。

商譽好感價值論好感價值論認為,商譽產生於企業的良好形象及顧客對企業的好感,這種好感可能起源於企業所擁有的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業地位、良好的勞資關係、獨佔特權和管理有方等方面。

由於這些因素都是看不見摸不着,且又無法入賬記錄其金額,因此商譽實際上是指企業上述各種未入賬的無形資源,故好感價值論亦稱無形資源論。

商譽超額收益論超額收益論認為,商譽是預期未來收益的現值超過正常報酬的那個部分。

這裏的超額收益應該是指在較長時期內能獲取較同業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潤。

商譽是與企業整體結合在一起的,無法單獨辨認,但企業一旦擁有它,就具有超過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務潛力.因此,它的價值只有通過作為整體所創造的超額收益才能集中表現出來。

商譽總計價賬户論總計價賬户論,也稱剩餘價值論。

這一論點認為商譽是一個企業的總計價賬户,是繼續經營價值概念和未入賬資產概念的產物。

繼續經營價值概念認為,商譽本身不是一項單獨的會生息資產,而是實體各項資產合計的價值(整體價值)超過了其個別價值的總和;而未入賬資產指的是諸如優秀的管理、忠誠的客户、有利的地點等。

“三元論”分別從不同側面描述了商譽的本質。

好感價值觀是從資產的角度定義商譽的,但它僅僅列舉商譽的種種特質而難以解決其計價問題。

另外,這一觀點籠統地認為商譽是一種未入賬的無形資源是不夠妥當的,因為,按照現行慣例只是自創商譽不入賬,而外購商譽(合併商譽)則入賬。

超額收益論是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

閻德玉(1997)曾指出:“超額收益論的科學性在於:該觀點把握了商譽作為資產的基本條件——經濟資源、獲利潛力、貨幣計量三要素。

不足之處在於:該觀點對商譽科學定性後,相關理論研究沒有跟上,加之其他兩個觀點同時作用的干擾,使得商譽定性理論本身缺乏根系理論的支持,對商譽會計實務指導作用顯得軟弱乏力。

”此外,商譽一定會產生超額收益,但企業的“超額收益”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必須剔除一切非正常的和營業外的因素,以免歪曲商譽的價值。

總計價賬户論是從方法論的角度説明商譽的計量方法,而不是定義商譽。

企業總體價值的估計誤差、單項資產的高估或低估,都會被擠到商譽中,因此,商譽容易成為一個“調節閥”,承受着一切主觀因素的影響。

商譽核心商譽論核心商譽論: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於1999年9月7日公佈了一項徵求意見稿,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譽”(coregoodwill)的概念。

FASB認為,商譽可描述為由六個要素組成:(1)被收購企業淨資產在收購日的公允市價大於其賬面價值的差額。

(2)被收購企業未確認的其他淨資產的公允市價。
<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