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投資人也可與升息和平共處 | 高收益債崩盤

不過如果了解債券的特性,就知道崩盤一說只是市井流言。

... 例如全球高收益債市過去10年把票息計入的總報酬超過120%,但價格上漲帶來的報酬僅不 ...關於中租投顧AboutUs債券投資人也可與升息和平共處6月2、3日德國10年期公債創歐元區史上最大2日跌幅,碰巧當時歐洲央行正舉行例會,記者當然不能錯過機會,詢問了總裁德拉吉對於公債市場如此波動的看法,卻得到了這樣的答案:「我們應該要適應波動性變高的情形,極低利率環境下,資產價格自然有較大的波動。

」暗示不打算干預市場,聽到如此淡定的回應,投資人恐怕很難接受。

債券崩盤止於流言歐元區公債殖利率從歷史低檔回升,又遇上美國升息時點步步進逼,罕見的歐美公債市場大震盪,引發投資人對債市崩盤的聯想,擔心會血本無歸。

不過如果了解債券的特性,就知道崩盤一說只是市井流言。

一、債券持有至到期就會賺錢:前提是只要發行人不違約,債券到期時投資人就可以拿回票面金額(本金),再加上過去領到的票息就會是賺錢的。

上述兩項現金流加總的金額,再以買進成本計算而得的年化報酬率,就是債券的「殖利率」;換句話說,持有至到期的報酬(殖利率)在買入債券的當下就已決定,債券在市場交易的價格雖然會因市場變化起伏,讓投資人帳面上暫時虧損,但只要發行人最終不違約,投資人不要在到期前賣出就還是會賺錢。

「正」的殖利率加上發行人不違約,再持有至到期(很重要所以講三次),就是債券的賺錢保證;因此先前德國公債呈現「負」殖利率時,就算德國違約機率無限小,也不會是一般投資人會購買的標的,不過說到底「負利率」僅屬於特殊情況。

綜合上面所述的債券特性,就可以解釋為何經歷大幅下跌後,債市復元所需要的時間遠比股市來得短,並且長期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正報酬;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之後,主要債市僅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回補下跌缺口,而近十年來新興債以及高收益債的報酬率都超過100%。

債市近十年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美林債券指數(美元計價)資料時間:截至2015/5/31*當地貨幣新興政府債資料起始日為2005/12/31二、債券持有期間越長,賺錢的機會越高:投資人可能不會持有債券至到期,但一般也不會僅持有一檔債券,對於一籃子債券的投資組合來說,持有期間越長,賺錢機率越高,這是因為風險已經相當分散,並且挺過短期債券價格波動,讓債券票息對報酬做出最大貢獻。

例如全球高收益債市過去10年把票息計入的總報酬超過120%,但價格上漲帶來的報酬僅不到2%,所以債券利滾利才是王道,投資人因短期價格波動而買賣,就會有買高賣低的風險。

全球高收益債券近十年報酬率組成資料來源:Bloomberg,美銀美林債券指數資料時間:2005/5/31~2015/5/31升息並非債券末日升息時期,債券只有賠錢的份嗎?當然不是,以前次美國升息循環為例,在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升息期間,多數的債券仍然賺錢,證明了持有期間越長,債券賺錢機率越高這件事,在升息時期也不例外。

相反的,債市會預先反應升息,因此普遍在升息前3~6個月下跌。

2004年升息前後各債種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先鋒整理資料時間:2015/6/8目前市場預料美國聯準會將在9月升息,而債市近期的修正可視為前兆,但此次升息與2004年的不同,在於市場過去兩年臆測不斷,使得債市在2013年5月、2014年下半年都出現一波修正;因此在市場已預先反應升息多次下,確定升息將有利消除市場一大不確定因素。

另外,這次升息還有兩大特色,第一,基準利率將史無前例地從0%至0.25%的極低水準往上調整;第二,距離美國上次升息已經是9年前的事情,也是近三十年來相距時間最長的升息循環,與2004年的時空背景不盡相同,因此這會是變數較大的因素。

但這次升息的預料會相當緩慢,按聯準會副主席費雪的說法,未來將會花上3到4年的時間,將基準利率調升至3.25%至4%,調幅約3至3.75個百分點,而美國2004年的升息循環則是以2年的時間,將基準利率由1%調升至5.25%,調幅高達4.25個百分點,但債市仍然上漲,所以緩升可以利多解讀。

歷次聯準會升息情形資料來源:Bloomberg資料時間:2015/6/8成功的購債計劃=殖利率上升?!儘管市場對於升息感到不安,但歐美央行當初降息、實行購債計劃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刺激經濟,遠離通縮的威脅,如果計劃成功,會使得景氣、通膨回溫,利率自然也會上升。

經濟變好當然是件好事,然而進入升息前的關鍵時刻,債市波動難免,因此不得不承認德拉吉說得沒錯,在極低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