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投資人,適合你的是哪一種?(三):股票型投資人 | 投資類型

標籤: 投資, 股票型投資人, 巴菲特. ... 此類型的投資人需要有強大的紀律、策略並持續地蒐集資訊,領先市場一步,說實在非常的不容易。

投資難度 ...2017/06/09,財經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PocketMoney口袋財經提供最簡單易懂的全球財經資訊和投資知識,讓沒有相關背景的朋友,也能快速懂財經!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股票型投資人花費時間:8小時以上/週投資期間:短、中、長期投資標的:股票關心指標:基本面指標:營收成長率、本益比、營業活動現金流量、自由現金流量技術面指標:均線、KD指標、RSI指標、MACD指標、乖離率需要特質:對於個股和產業研究有一定的了解,對買賣的紀律和方式有自己的看法PhotoCredit:PocketMoney口袋財經我適合股票型投資嗎?比起指標型只看市場,股票型投資人會深入研究整個產業,甚至細到每檔個股的表現。

為了要了解更深入的內容,自然要花更多的時間。

一般來說一個投資人不可能精通所有領域,因此常會只選擇部分市場或是專屬的選股策略。

為了更加了解公司,知道如何看財務報表是必須的,常常須比較不同公司的財務比率,看是否可以從股海中淘到黃金。

股票型投資人與指標型投資人有什麼不同?股票型投資人專注於股票的表現,相對的,指標型投資人專注的是市場的流動,簡言之,股票型投資人看的較細,指標型投資人看的較廣。

但當你問到「那誰比較賺錢?」,這可不一定。

股票投資人因為看的細,更換股票的頻率也會比指標型投資人更加頻繁,若是沒有賺取到更高的報酬,交易的費用將會使報酬低下,而另一個隱憂則是股票這種東西會越看越想要去買賣,若是沒有強大的定性,常常會不理性地做出與原先紀律不相符的交易,可能因為追高殺低而後悔莫及。

整體而言,要當股票投資人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有更嚴謹的紀律和更堅強的心性,但報酬卻不一定會更高。

股票型存股投資人與被動型投資人有什麼不同?許多股票型投資人會以定期定額的方式「存股」到穩定配息股票,這是一種被動型投資嗎?「是的。

」因為你持續性的投資,但沒有花太多時間在進出時點或股價上,這就算是一種被動型投資了,但是,這是一種「很危險」的被動型投資!因為你把所有資產投資在一至二檔股票上,單一股票會承受公司策略、法律開放、科技進步或是人為因素的風險,而受到波及。

舉例來說,十年前Nokia是一個獲利佳且市場佔有率高的手機品牌,當下的環境也認為未來手機需求只會往上,但Nokia公司策略卻錯估了智慧型手機的市場而墜落了。

而其他公司作假帳或是環保議題等等影響到單一股票的例子比比皆是,若是想當個只想賺股利的被動型投資者,「分散」投資的基金或是ETF會更適合。

股票投資人會投資些什麼?一般都以投資個股為主,只是找出這些個股的方式不同,常見的方式如下。

基本面分析:以公司的基本面作為投資基礎,公司的體質與股價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推斷公司的股價是否被低估。

常用的投資比率如:P/E、P/S、流動比率、EPS成長率等等。

技術分析:根據線圖來看這支股票是否會持續往上或往下,技術分析背後其實常帶有心理層面的分析,如群眾效應、恐慌效應等,常用的指標如:均線、KD、RSI和MACD等等。

成長股:找出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因為會高度成長,所以股價會持續創新高。

價值股:找出價格被低估的公司(一般被認為是爛公司),這些公司因為被過分低估了,所以股價偏低。

買進可以預期未來會賺錢,也就是「爛公司,好股票」的概念。

定存股:找出持續性發放高股利的股票,並固定投資,每年收取股息。

股票型投資人有很多種,各種方式也很常混搭,許多人購買股票會同時分析基本面和技術,而成長和價值型的股票也很常放在同個決策中,如巴菲特就說,他是「85%的葛拉漢(價值型)+15%的費雪(股票型)」,不同類型的交易策略也會產生不同型態的股票型投資人。

股票型投資人的核心精神除了要選對市場(市場風向),還要選對股票(選股策略),最重要的是選對時點進、出場(擇時進出),這是股票型投資人所面對的三大超高難度題。

此類型的投資人需要有強大的紀律、策略並持續地蒐集資訊,領先市場一步,說實在非常的不容易。

投資難度是三種投資人中最高,但卻也是最多投資新手的首選,也造成很多朋友投資的第一步就窒礙難行。

股票型投資人需要大量的資訊,需要花時間釐清哪些是重點,雖然預測成功可以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