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書讀後心得》我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投資晚鳥 ... | 存股心得

理財書讀後心得》我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投資晚鳥退休教師教你「咖啡園存股法」,讓股市變成你的搖錢樹. 這是Min閱讀有關存股的第一 ...Skiptocontent這是Min閱讀有關存股的第一本書,這本書名我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按我博客來買書〕內容在講述作者(謝士英)近20年的理財及存股之路,用輕鬆簡單的「咖啡園存股法」,把存股比喻成種植咖啡樹,細心栽培、耐心等待收成(股利),書名「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起初看到名書時直覺有點誇大,後來細讀書中內容後,了解作者是想要傳達,理財永遠不嫌晚,任何時間都是很好的起始點這理念給大家以下就把我在書中看到不錯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囉^^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低薪、負債、零存款、打工族……也能達到財務自由,享受人生►讀後心得按我多家券商證券電子下單手續費折扣整理► 詳情請按我三個存股FB社團,歡迎加入 ►玉山金存股人生、 金融股存股人生、高殖利率優質定存股延伸閱讀►玉山證券xFugleTrade富果帳戶,讓年輕人也能自信投資(內附讀者Fugle開戶優惠)〔帳戶介紹〕〔線上開戶〕►按讚加入粉絲團►加入Telegram頻道 ►更多信用卡比較  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 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這書名或許大家一開始看到這書名會覺得有點聳動,不過後來細讀文章內容後,才發現作者為了存股磨了20年的劍,正所謂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10年的時間還不夠,作者還花了多一倍的時間來磨這把存股利刃XD在這20年的過程中,作者經歷過股市潮起與潮落,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也培養了對股市的敏感度,除此之外,持續專注本業、累積資金、開源加節流,才能讓總資產逐年一直往上提昇以Min自身的經驗來說,跟作者走的理財道路有點相似,一樣都是找到好的投資標的,買進投資它、耐心等待收成,多多提升本業、努力增加其他收入,開源+節流雙管齊下,初期真的看不到什麼成果,只能用「時間」耐心等待來證明,Min自已正也在磨屬於自已的那把「10年劍」(笑……)   咖啡園存股法,讓股市成為搖錢樹  將存股巧妙的用「咖啡園存股法」來比喻,把每張股票比喻成一株咖啡樹,耐心呵護等待收成,這理財的「農場理論」,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就是「累積」,不僅僅是存股要靠累積,投資資金也是要靠時間慢慢累積,千萬別異想天開想一夕致富,理財之路一步一腳印的慢慢走,其實才是最快的方式   年年領股利的「買進原則」 存股最重要的不外乎,慎選投資標的、進場時機,這二點最重要投資標的如何選擇,書中提到一些評估標準,如投資好公司、大型公司且維持一定的獲利能力、擁有良好的經營團隊、簡單易懂的企業、持續的競爭力、董監持股大於10%,以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為例,上述的評估標準幾乎都符合,所以台積電的股價也逐年上漲,以股價反應出它該有的價值進場時機部分,書中提到以合理的存股利率「5%」作設定,每年穩定從股市中獲取5%的合理報酬,而這「5%」只是一個評估合理價的依據,股市有漲有跌是非常正常的,而存股不太需要隨著股價震盪而受影響,堅信只要用「好價格」買到「好公司」的股票,長期下來勝率都非常高以Min自身存「台中銀」的經驗來說,於104年11月買進2張後陸續買進至109年止,共買進約24張的台中銀,參與了4年除權息,若以109年6月21日11.9元股票換算,配息配息後每股成本落8.16元,年化報酬率約5.76%,報酬率雖不是挺高,但我仍可以接受,以我自身存股的經驗,也跟作者提到以合理的存股利率「5%」概念不謀而合你問我台中銀目前正損益7萬多元,不會非常心動想賣掉嗎?! 我的答案是「不會」,試想你會把每年下金雞蛋的母雞殺掉嗎?若這隻金雞母沒生病我是不會輕易跟他分手的,往後幾年我還要繼續享受金雞蛋,讓投資成本趨近於「0」呢!!   讓配息配息產生複利效果  投資股票除了價差外,還有個特性就是「複利」,愛因斯坦有句名言:「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不是原子彈,是複利」,存股過程中領到的現金股利(再投入)、股票股利,就存在「複利」的概念以上圖台中銀為例,這幾年間我共買進24,283股,經過5年除權息透過配發股票股利,我又多拿到了2,012股(約2張)的台中銀股票,若是股價再往上漲,整體獲利會再往上提高,這就是「複利」的威力,也是我愛存有配發「股票股利」金融股的原因,如台中銀、玉山金等等當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配股會隨著股價高低而呈現不同的價值,像台中銀109/03/19跌到9.16元,原本買進股數及配股價值都一起下跌那是件很折磨投資人的事,但拉到現在來看(馬後炮…),似乎是老天爺給的「大禮物」,就看大家有沒有把禮物收下就是了(對不起…..我沒收下XD)   靠領股利財務自由的公式  文中提到一個靠領股利財務自由的公式,月支出=現金股利/12,可達到初步的財務自由M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