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 | 信用卡是什麼

信用卡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9月16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page}}標籤。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9月16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信用卡"—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1年12月10日)請協助補充內容以避免偏頗,或討論本文的問題。

個人理財金融信用及債務抵押信用卡·卡債貸款(放款)·無抵押個人貸款助學貸款典當標會債務整合破產僱傭工資·工資支票工資直接存款員工股票選擇權員工福利退休退休計劃退休帳戶退休金·社會保障年金保險·企業改制個人預算與投資個人預算理財規劃師證券經紀人財務自由資產分配計劃生命周期基金閱論編信用卡信用卡(英語:CreditCard),是一種非現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銀行業提供的信貸服務。

信用卡一般是長85.60毫米、寬53.98毫米、厚0.76毫米的塑膠卡片(尺寸大小是由ISO7810、7816系列的文件定義),現市面上也有金屬卡面,由銀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戶的信用度與財力發給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費時無須支付現金,帳單日(英語:BillingDueDate)時再進行還款。

除部份與金融卡結合的信用卡外,一般的信用卡與借記卡、提款卡不同,信用卡不會由用戶的帳戶直接扣除資金。

目錄1歷史2信用卡組織3辨識4分類5運作5.1申請5.2核發5.3開卡5.4交易使用方式6安全6.1安全問題案例6.2各國法規原則7驗證規則8還款及欠款的問題8.1香港8.2中國大陸9參見10參考文獻11外部連結歷史[編輯]最早的信用支付出現於19世紀末的資本主義重鎮英國,大約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針對有錢人購買昂貴的奢侈品卻沒有隨身攜帶那麼多錢,英國服裝業發展出所謂的信用制度,利用記錄卡,購物的時候可以及早帶流行商品回去,旅遊業與商業部門也都跟隨這個潮流搶佔商機。

但當時的卡片僅能進行在特定場所的短期商業賒借行為,款項還是要隨用隨付,不能長期拖欠,也沒有授信額度,完全是依賴富裕人口的資本信用而設計。

20世紀50年代,第一張針對大眾的信用卡出現,美國曼哈頓信貸專家麥克納馬拉(FrankMcNamara)在飯店用餐,由於沒有帶足夠的錢,只能讓太太送錢過來。

這讓他覺得很狼狽,於是組織了「食客俱樂部」(英語:DinersClub,即為大來卡),任何人獲准成為會員後,帶一張就餐記賬卡到指定27間餐廳就可以記賬消費,不必付現金,這就是最早的信用卡。

[1]此後隨簽約的合作對象越來越多,可供臨時透支的服務範圍也越來越大,人們也習慣了這種不必攜帶現金的方便交易型式,促進了銀行信用卡的到來,美國富蘭克林國民銀行是第一家發行信用卡的銀行,之後其他美國銀行也跟隨。

[2]信用卡組織[編輯]國際上主要的發卡組織有Visa、萬事達卡、美國運通、大來國際、JCB、中國銀聯及發現卡等。

在中國大陸,信用卡的卡組織主要是中國銀聯,發卡機構全部為銀行。

為了方便國際使用,有些銀行發行同時擁有中國銀聯和Visa、萬事達卡或JCB等外國卡組織兩種標識的雙幣信用卡(簡稱雙標卡)。

但這類雙標卡組織發行的信用卡卻受制於卡組織的限制,無法在卡片上加入晶片和非接觸式付款功能。

而近年來中國大陸的銀行也逐步開始發行Visa、萬事達卡單標識的信用卡,具有EMV晶片以及非接觸式付款功能,但這類卡片受制於中國監管要求無法在中國大陸境內使用。

由於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已經出現了沒有實體卡片,僅有卡號的虛擬信用卡,供持卡者在非實體店面交易時使用。

但在一些國家,其合法性和監管問題存在爭議。

辨識[編輯]一般信用卡的正面示意圖例:①發卡機構(銀行)②EMV晶片③防偽雷射標記④卡號⑤信用卡別⑥有效期限⑦持卡人名一般信用卡的背面示意圖例:①信用卡磁條②持卡人簽名欄③信用卡安全碼信用卡卡面上至少有以下資訊:正面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