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追蹤停損法(trailing stop),停損出場反而賺! @ 陳金瑩 ... | 停損價

停損」在很多時候是一件很痛苦但卻不得不做的交易( 否則會賠到失控) 只不過一般人熟悉或 ... 或是不斷根據最新的價格走勢,來重設我們的停損價.陳金瑩-凱旋投資術跳到主文投資理財與生活資訊部落格部落格全站分類:財經政論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搬家公告 Mar09Wed201618:32善用追蹤停損法(trailingstop),停損出場反而賺! 聰明做停損,投資更歡樂!「停損」在很多時候是一件很痛苦但卻不得不做的交易 (否則會賠到失控) 只不過一般人熟悉或經常在做的停損法 是設定為:虧損超過某一程度時,例如15%,就出場或是股價跌破某個關鍵價位時出場 但是這樣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你永遠都是「賠15%時出場」長此下來,豈不是經常在賠錢賣? 但若不做這件事一旦行情看錯,價格一直往你不想要的方向走就不只是「賠15%」能了事的! 因此這篇文章我想與投資朋友,分享一種更先進的停損法它能讓你,既享有「看錯時,受到保護」的效果甚至「〝停損〞出場,也能賺」! 真有那麼神奇的方法嗎?!想增進投資技巧的朋友,請繼續往下看喔... (歡迎加入►► 凱旋投資術FB社團 )  什麼是 追蹤停損法(trailingstop)?傳統的停損策略:賠15%就出場有太過僵化的問題如果一進場,馬上狂跌15%那麼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含淚出場! 而如果進場之後股價在那邊來來回回甚至一路向上噴,沒多久就狂漲50%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處理呢? 很簡單其實就把「停損價向上移」就好了! 〝為什麼要做這個動作呢?〞 假設進場後,股價狂漲50%此時,原先設定的「賠15%停損」已經失去了它的功能如果真的等行情從 +50%變成–15%大賺變成倒賠,你才在那邊停損這種策略不要也罷! 因此,我們需要把「停損點」向上移動或是不斷根據最新的價格走勢,來重設我們的停損價這樣的策略,就叫做「追蹤停損法」 來看看幾個範例... 進場後設定「追蹤停損15%」,三情境 情境一:直線下跌時►► 追蹤停損 等於 傳統停損資料來源:陳金瑩 情境一,有點衰進場後股價幾乎直線下跌很快就觸碰到 –15%此時,不管你是設定傳統停損法或是追蹤停損15%兩者都是在賠15%時出場因此 追蹤停損等於傳統停損 情境二:股價狹幅橫盤時►► 追蹤停損 優於等於 傳統停損資料來源:陳金瑩 在 情境二 之中進場後,股價波動不大漲跌幅都在15%之間此時,無論你設定了追蹤停損,或是傳統停損由於還沒有發輝作用因此兩者的效果相同 而如果我們繼續抱著這個部位後來股價繼續波動可能繼續盤整也可能會向下跌又或是向上噴出...在不同的價格走勢下,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其實,無論股價如何走追蹤停損法,都會 優於或等於 傳統停損法為什麼呢?繼續看下去...    情境三:股價向上噴出時►► 追蹤停損 優於 傳統停損資料來源:陳金瑩 情境三 ,運氣不錯進場後股價大幅噴出一下子就大漲50%! 不過就在漲50%之後,股價動能開始轉弱後來一路向下跌,又跌回了起漲點... 此時,如果你設定的是傳統停損只能眼睜睜看著到手的$又飄走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 而如果你設定的是追蹤停損15%這個策略,將在股價從+50%回跌15%時被觸發亦即,我們可以在股價+35%時獲利出場真是太棒了! 正式介紹「追蹤停損」的定義看完了3個範例後相信投資朋友對「追蹤停損法」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與好感因此,我進一步介紹它的正式定義: 追蹤停損N% = 股價從高點回落N%時,停損出場 上述公式中的「高點」則要視股價之相對走勢而定 如果進場後,股價不斷下跌 (如同上文情境一)那麼「進場點」就是高點「停損點」就是進場點往下抓N% 而如果你運氣很好股價雖然向下跌,但沒有跌到把你洗出場接著開始不斷回升待股價回升至某個價位,開始下跌之後該價位,就是一個「追蹤停損基準價」 停損價,就是該基準價往下抓 N% 追蹤停損法,不只能保護你的資金還能幫你抓「獲利出場點」傳統停損法,能保護你的「向下風險」而無法告訴你,獲利了...何時該賣?(註:如果抓取固定的停利%,則有容易錯失大行情的問題) 而追蹤停損法,不僅同樣能保護向下風險甚至股價大漲之後回落也能依據原先設定好的N%算出合適的「出場價」來落袋為安! 而由於股價已先大漲一段在這種時刻執行「追蹤停損」相信你會賣的很開心! (因為是賺錢的)  追蹤停損價N%,該設多少?瞭解追蹤停損的好處後剩下的問題就是實戰上,這個N%要設多少? ►►這取決於你的交易屬性而定 如果你的交易屬性很短線,那麼N就要設小一點而如果你要做波段操作比較多,N就要設大一點 想像你設定了N=15%的追蹤停損最遺憾的情況是股價先漲了15%,接著又回跌15%並觸發了妳的停損條件在獲利=0%時含淚出場 此時,如果你把N設成5%就可以在股價剛從+15%回落至+10%時及早觸發你的追蹤停損,及早出場! 不過呢如果把N設的太小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