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軸電纜 | 同軸電纜原理

同軸電纜也是區域網中最常見的傳輸介質之一。

它用來傳遞信息的一對導體是按照一層圓筒式的外導體套在內導體(一根細芯)外面, ...同軸電纜(CoaxtalCabLe)常用於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連接,或應用在匯流排型網路拓撲中。

同軸電纜中心軸線是一條銅導線,外加一層絕緣材料,在這層絕緣材料外邊是由一根空心的圓柱網狀銅導體包裹,最外一層是絕緣層。

它與雙絞線相比,同軸電纜的抗干擾能力強、屏蔽性能好、傳輸數據穩定、價格也便宜,而且它不用連接在集線器或交換機上即可使用。

同軸電纜-概述同軸電纜同軸電纜(Coaxialcable)內外由相互絕緣的同軸心導體構成的電纜:內導體為銅線,外導體為銅管或網。

電磁場封閉在內外導體之間,故輻射損耗小,受外界干擾影響小。

常用於傳送多路電話和電視。

同軸電纜的得名與它的結構相關。

同軸電纜也是區域網中最常見的傳輸介質之一。

它用來傳遞信息的一對導體是按照一層圓筒式的外導體套在內導體(一根細芯)外面,兩個導體間用絕緣材料互相隔離的結構制選的,外層導體和中心軸芯線的圓心在同一個軸心上,所以叫做同軸電纜,同軸電纜之所以設計成這樣,也是為了防止外部電磁波干擾異常信號的傳遞。

同軸電纜-歷史1880年─奧利弗·黑維塞在英格蘭取得同軸電纜的專利權(專利權號碼1,407)。

1884年─維爾納·馮·西門子在德國取得同軸電纜的專利權。

1941年─在美國,AT&T鋪設了第一條商用同軸電纜。

並在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連至威斯康辛州的史第分·普穎特。

它所使用的L1系統能容納一條電視頻帶或480條電話線路。

1956年─全球第一條橫渡大西洋的同軸電纜──TAT-1(transatlanticNo.1)已經鋪設好。

同軸電纜-端子同軸端子,或稱接頭。

可視為短、剛性電纜,設計上須具有與電纜相同的標準阻抗,RF信號也不會從介面位置穿透或損失。

高品量的電纜往往鍍銀,而高品質的端子通常會鍍金,品質較低的也會鍍銀或鍍錫,雖然銀很容易被氧化,但氧化銀也是導電的,因此舊了也不會對效果有太大影響。

同軸電纜-工作原理同軸電纜由里到外分為四層:中心銅線,塑料絕緣體,網狀導電層和電線外皮。

電流傳導與中心銅線和網狀導電層形成的迴路。

因為中心銅線和網狀導電層為同軸關係而得名。

同軸電纜傳導交流電而非直流電,也就是說每秒鐘會有好幾次的電流方向發生逆轉。

如果使用一般電線傳輸高頻率電流,這種電線就會相當於一根向外發射無線電的天線,這種效應損耗了信號的功率,使得接收到的信號強度減小。

同軸電纜的設計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中心電線發射出來的無線電被網狀導電層所隔離,網狀導電層可以通過接地的方式來控制發射出來的無線電。

同軸電纜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如果電纜某一段發生比較大的擠壓或者扭曲變形,那麼中心電線和網狀導電層之間的距離就不是始終如一的,這會造成內部的無線電波會被反射回信號發送源。

這種效應減低了可接收的信號功率。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中心電線和網狀導電層之間被加入一層塑料絕緣體來保證它們之間的距離始終如一。

這也造成了這種電纜比較僵直而不容易彎曲的特性。

同軸電纜-兩種類型的寬頻系統1)雙纜系統雙纜系統有兩條並排鋪設的完全相同的電纜。

為了傳輸數據,計算機通過電纜1將數據傳輸到電纜數根部的設備,即頂端器(head-end),隨後頂端器通過電纜2將信號沿電纜數往下傳輸。

所有的計算機都通過電纜1發送,通過電纜2接收。

2)單纜系統另一種方案是在每根電纜上為內、外通信分配不同的頻段。

低頻段用於計算機到頂端器的通信,頂端器收到的信號移到高頻段,向計算機廣播。

在子分段 (subsplit)系統中,5MHz~30MHz頻段用於內向通信,40MHz~300MHz頻段用於外向通信。

在中分(midsplit)系統中,內向頻段是5MHz~116MHz,而外向頻段為168MHz~300MHz。

這一選擇是由歷史的原因造成的。

3)寬頻系統有很多種使用方式。

在一對計算機間可以分配專用的永久性通道;另一些計算機可以通過控制通道,申請建立一個臨時通道,然後切換到申請到的通道頻率;還可以讓所有的計算機共用一條或一組通道。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